中医故事升麻篇1麻疹与升麻

《升麻篇》

01麻疹与升麻

每年春夏之交,都会有一些孩子患上麻疹。如果及时治好,一般一辈子都很少再患麻疹,可谓一次得病,获得终身免疫。但如果治不好,或者没来得及及时救治,就可能有生命之危。这段日子,天气非常沉闷,爷爷便提前跟小指月说,升麻还够不够啊?指月说,放心吧爷爷,上次我们特别在秋天挖了很多,到现在还放在阁楼上面的药袋子里。爷爷说,可以把它们放下来了,最近应该会用得很多。于是小指月“当当当”就上阁楼去了。为什么去阁楼呢?因为在竹篱茅舍药物的待遇总是最高的,最干爽的阁楼,就是放药最好的地方。在小指月很小的时候爷爷就一直教小指月要爱护药草,对待药草要如同自己的朋友。老爷爷说,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胸;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寇。你只有爱护药草如自己的兄弟手足,你才能够充分得到天地药草的帮助,才能够把它们最神奇的功用发挥出来。所以小指月在爷爷的教导下一直非常爱护药草,如果天气潮湿,这些药草要搬到阁楼通风透气之处,不然很容易发霉。爷爷跟小指月说,发霉的药切不可用。小指月跟爷爷说,为什么有些虫蠹的药你都用呢?爷爷笑笑说,你看豆子有些地方被虫蠹了,你拿在太阳底下一晒,这豆子还可以吃,药也是一样,蛀药不蛀性。但发霉就不同,整个药性都变了。这时外面有个大妈抱着她的一个三四岁的娃子进来,这娃子用布包住了头,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先生看了后说,指月啊,你先在那边窗下看吧,这病人你就不要靠近了。小指月有点不解,但见爷爷这么庄重地说,也不敢多问。爷爷问,这娃子出这红疹子多久?大妈说,昨天才刚刚出,所以我赶紧抱过来。老先生点点头说,还好来得及时,发麻不及时治,问题就大。这大妈又说,这娃子怎么老是咳嗽,想要喝水,身体也有些发烧?老先生摸了摸这娃子的头,点了点头,说,这是疹毒初起。然后又看了他的舌头,娃子不肯把嘴巴张开。老先生就用舌板把他撬开来,趁着他哭的时候,用不到一秒的时间扫了眼他的舌头,舌红跟脉象浮数是相应的,果然是疹毒在表,当发不能发。老先生便说,指月啊,你去把配好的升麻葛根汤拿几包来,然后顺便在家里熏雄黄艾条。小指月把药包丢过来,老先生交给这大妈说,赶紧拿回去熬汤给这娃子喝,等这疹子像汗一样出来后,身体就顺了,这大妈点了点头,千恩万谢。老先生说,不要那么客气,你吃这药,可能这疹子会出得更多,但不用怕,几天后疹子就会退去。这大妈拜谢而去。果然一周后,这大妈到外面耕地时,路过竹篱茅舍才上来道谢说,吃了这药娃子出了不少疹子,疹子一出来,就不闹了,过几天就好了。我也遵循老先生说的,这十天都给娃子吃素,绝对没有沾半点鱼腥肉蛋。小指月第一次看到麻疹,真的有点鸡皮疙瘩都起来。他第一次听到要这么严格遵守清淡素食的规定,爷爷除了对付特别的一些癌症肿瘤,要病人严格素食外,一般的疾病都只是要病人少吃荤多吃素,最多也就晚上叫病人吃素,想不到这个麻疹,爷爷不单不让吃肉,连油都不让放,纯是喝些清粥。小指月有些不解地问为何?老爷爷笑笑说,指月你不知道这麻毒的厉害,如果麻毒不能顺着肌表出来,它逆回脏腑,患儿随时都有生命之危。所以在生病时饮食应该相当清素,这样好让疹毒无阻滞无障碍地排出体外,你稍微吃些油腻黏滑肉蛋之品,汗水都出不透,黏黏的,这疹毒怎么能很好地透发出来呢?小指月点了点头道,爷爷,原来还有这层考虑啊,难怪别人说爷爷用普通的方子都有效,不是因为方子高明,而是爷爷非常懂得饮食方面的禁忌,还有养生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这个麻疹的娃子,爷爷再三交代,要在房子里面好好呆着,不要吹到风。老先生又说,对于这类急性的传染病,医者要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对于平常的小病,也不能掉以轻心。小指月听后,大受感触,他不知道为何爷爷叫他跑到窗口下,爷爷却自己看病,这是为什么?爷爷说,你这年纪最容易染上疹毒,我是不怕的,其实你也不怕,因为只有肺胃有积热,这外来的麻毒很快就进来,你如果肺胃没有积热,平时饮食清淡,没有那炸药,导火线怎么导也引不爆啊!小指月点点头说,难怪爷爷这几天又煲上金银花茶让我喝,就是不让身体肺胃积热,这样一些风热毒邪就作乱不起来。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解肌透疹,是治疗麻疹初起,或发而不透,或未发的基础方,但见舌红脉浮数,皆可用之。疹为阳明热毒,向太阴肌表透发的过程,中医是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道理,用升麻、葛根来直接提阳明毒疹外达,芍药、甘草调气和血解毒。麻疹一要忌食鱼腥蛋奶。二要慎风邪。

中医故事——《桑叶篇》1(兔子眼与桑叶)

中医故事——《桑叶篇》2(降雨播种治脱发)

中医故事——《桑叶篇》3(一味桑叶止盗汗)

中医故事——《菊花篇》1(挑灯火与添灯油治眼疾)

中医故事——《菊花篇》2(菊花枕与菊花延龄膏)

中医故事——《菊花篇》3(桑菊茶引发的系列偏方)

中医故事——《蔓荆子篇》1(蔓荆子酒与枕头)

中医故事——《蔓荆子篇》2(益气聪明汤)

中医故事——《柴胡篇》1(往来寒热)

中医故事——《柴胡篇》2(止咳胜千金)

中医故事——《柴胡篇》4(胁痛用柴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6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