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拉丁文名:AsarumsieboldiiMiq.是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毫米,节间长1-2厘米,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顶端圆形,叶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叶背仅脉上被毛;雄蕊着生子房中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长,药隔突出,短锥形;子房半下位或几近上位,球状,较短,柱头侧生。果近球状,直径约1.5厘米,棕黄色。花期4-5月。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的功效。并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
功效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药用部位:全草
细辛来源於马兜铃科细辛属(Asarum)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解表药,有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脉等功效;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乌梅丸、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含有细辛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可用於风寒表证、各种疼痛证、诸窍不通证和肺寒咳喘证。细辛是一味良药,是历史的功臣,因其根细、气香强烈而味辛得名。细辛那辛窜的感觉一次便会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
食用方法
煎服:煎服上细辛的配伍方式很多,按方剂取适量细辛与白术、独活、附子、肉桂、川升麻、厚朴、麻黄、防风、枳实、甘草等中药配伍可以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
制粉:制粉上取适量细辛与乌梅肉、川芎、甘草、人参、当归、荆芥、白芷、黄连、黄柏、干姜、附子、桂枝等中药配伍打粉,遵医嘱服用即可。也可在药粉中加入适量蜂蜜调和成蜜丸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