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8.html
白芷:别名:禹白芷(祁白芷)、川白芷、香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祁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cvQibaizhi?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cvHangbaizhi的干燥根。
(1)祁白芷(禹白芷):多年生大型草本,高2~2.5m。根粗大,实心,圆锥形,垂直生长,外皮黄褐色,侧根粗长,略成纵行排列,基部有横梭形木栓质突起围绕,突起不高,有时窄条形。茎粗壮,圆柱形,中空,常带紫色。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叶柄基部扩大成半圆形叶鞘,叶鞘无毛,抱茎,亦带紫色,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基部下延呈翅状。茎上部分无柄,仅有叶鞘。夏季开白色小花,排成复伞形花序,伞幅通常22~38个;花苞1~2片,膨大成鞘状;小总苞片通常比花梗(小伞梗)长或等长:花梗10余个,花瓣倒卵形,白色,先端内凹。双悬果扁平椭圆形,分果具5棱,侧棱有宽翅,幼时稍被毛,老则毛渐脱,变无毛。
(2)杭白芷(川白芷):本品与祁白芷很相近,但植株较矮小,高一般不超过2m。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小总苞片长约5mm,通常比小伞梗短;花黄绿色,花瓣多窄卵形。
祁白芷和禹白芷种植于华北地区河北、河南等省,杭白芷和川白芷种植于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1)祁白芷(禹白芷):根圆锥形,长7~24cm,直径1.5~2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较光滑,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并有支根痕。质硬,断面类白色,粉性,皮部散有棕色油点,形成层环圆形,棕色。
(2)杭白芷(川白芷):根圆锥形,长10~20cm,直径2~2.5cm。上部近方形或类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长0.5~1cm,略排成四纵行,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较重,断面白色,粉性,皮部密布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秋季下种者在次年秋季叶黄时采收,如在春季下种者则在当年寒露时采收。挖出根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备用。
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略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为纵切片。外皮灰棕色或黄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质坚实。气芳香,味辛、微苦。
(1)祁白芷的根含香豆素类化合物:欧前胡内酯、异欧前胡内酯、氧化前胡内酯、水合氧化前胡内酯、珊瑚菜素、白当归素、叔-0-甲基白当归素、紫花前胡苷、白当归素-叔-0-β-D-吡喃葡萄糖苷、白当归素-仲-0-β-D-吡喃葡萄糖苷、东莨菪苷、茵芋苷、花椒毒酚-8-0-β-D-吡喃葡萄糖苷、独活属醇-叔-0-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
(2)杭白芷的根含多种香豆素及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别欧前胡素、珊瑚菜素、花椒毒酚、异氧化前胡素、5-甲氧基-8-羟基补骨脂素、比克白芷醚、比克白芷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香柑内酯。另含β-谷甾醇、棕榈酸、硬脂酸等成分。
(1)抗菌、抗真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剂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用白芷等中药提取物、镁盐、异噻唑啉酮制成的防霉剂能破坏菌体的细胞结构,对多种霉菌有高效杀抑作用。
(2)肌松作用:对川白芷的醚提液、醇提液、水提液和煎液药理研究发现,川白芷几种制剂常有松弛作用,出现张力下降,收缩振幅变小,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或麦角新碱对家兔原位子宫的兴奋作用。
(3)光敏作用:白芷中富含香豆素等成分,其中线型呋喃香豆素具光敏作用。实验证明,欧前胡素、花椒毒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内酯、别欧前胡素、氧化前胡内酯、异氧化前胡内酯等7种呋喃香豆素具有光毒活性,以欧前胡素的活性较强,花椒毒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次之,别欧前胡素、氧化前胡内酯、异氧化前胡内酯最弱,其他4种成分没有光毒活性。其中的花椒毒酚、珊瑚菜素、氧化前胡内酯、异氧化前胡内酯4种是新发现的光毒活性成分。
(4)抗肿瘤作用:白芷及白芷有效成分欧前胡素均可抑制毒激素-L诱导的脂肪分解反应,从而阻遏肿瘤恶病质的发生发展。
(5)其他作用:白芷所含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如花椒毒素、欧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等)与小鼠离体脂肪细胞共孵,能增强肾上腺素和ACTH所诱导的脂肪分解作用,抑制胰岛素诱导的由葡萄糖合成甘油三酯的作用,从而间接发挥促进脂肪分解和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此外,白芷香豆素能够增加交感神经递质的活性,因而具有拮抗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适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3~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1)阴虚血热者忌服。
(2)白芷有使中枢兴奋作用,白芷毒素在小量时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迷走中枢和脊髓,使呼吸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并引起流涎、呕吐,大量时可致强直性间歇性痉挛,继而导致麻痹。
(1)眉框痛,属风热与痰:
黄芩(酒浸炒)白芷。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2)鼻渊:
辛夷、防风、白芷各八分,苍耳子一钱二分,川芎五分,北细辛七分,甘草三分。白水煎,连服四剂。忌牛肉。《疡医大全》
(3)痔疮肿痛:
先以皂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医方摘要》
(4)肿毒热痛:
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1)东北野生的大活(独活)是Angelicadahurica?(Fisch.)Benth.et?Hook.,过去文献将广大地区栽培的白芷也订为同一学名,这样一来就把两种显然不同的药材大活(独活)和白芷混为一谈了,如此实属欠妥。现在将栽培的祁白芷(禹白芷)和杭白芷(川白芷)分别订名为栽培变种,应该是合理的。
(2)白山独活(狭叶当归、额水当归)Angelicaanomala?Lallem.,根含佛手柑内酯、伞形花内酯、白芷灵、狭叶白芷素。全株含挥发油。过去文献将本种中文名称“川白芷”并认为是中药白芷的原植物,实属误订。黑龙江依兰一带曾用本种的根代独活入药,称“水大活”或混称“香大活”但质较次。
(3)糙叶白芷(滇白芷)HeracleumscabridumFr.,具羽状复叶,小叶片3~5深裂,基部一对裂片常全裂,裂片多为窄长方形,背面脉上有糙毛;花果都和河北独活近似,但伞幅较小,花较小,边花外侧瓣先端有不等长2裂片;果较窄,无毛,油管长超过果体1/2。产于云南,当地常作白芷用。从滇白芷中提取的总香豆素对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加强。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及甲醛性关节炎有抗炎作用。滇白芷总香豆素有镇痛作用,可对抗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及原位小肠的兴奋作用。对豚鼠离体子宫正常收缩有松弛作用,出现张力下降,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或麦角新碱对豚鼠离体子宫的兴奋作用;对原位子宫的正常收缩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垂体后叶素或麦角新碱对家兔原位子宫的兴奋作用。
(4)河北独活HeracleummoellendorffiiHance,茎密被白毛;叶片卵圆形或宽三角卵形,浅裂或半深裂,两面被短毛;花白色,二型,边花较大,明显左右对称,外侧3花瓣大,先端有锐角形外伸的2裂片,内侧两瓣小,中央花较小,5花瓣近等大;果被疏毛,较小,长约7mm,径约5mm,扁平,中央棱及背棱平坦,侧棱有翅,油管短,仅及果体1/2左右。分布于辽宁、河北及内蒙古等地。在河北地区有误作白芷用者。
(5)川鄂独活HeracleumhemsleyanumDiels,茎被疏毛,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片宽卵形或宽倒卵形,花果和河北独活近似,但边花外侧花瓣先端有直角外伸的2裂片,果较窄长。分布于湖北、四川等省,在产地作土白芷使用。
下面部分摘录于《中草药处方》一本全
白芷:性味:性温,味辛。
功用: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具渊、牙痛、白带、疮痒肿痛。
用量:3~9克。
验方(1)头痛:白芷9克,蔓荆子9克,菊花9克,鸡肫花9克,葛根15克,水煎服。
(2)偏头痛:白芷9克,川芎9克,藁本6克,水牛角丝15克,水煎服。
(3)腹痛:白芷15克,山鸡椒果实15克,制香附15克,共研末,调水敷脐部。
下面部分摘录于《本草纲目》
白芷根辛,温,无毒。
〔元素曰〕气温,味苦、大辛,气味俱轻,阳也。手阳明引经本药,同升麻则通行手、足阳明经,亦入手太阴经。〔之才曰〕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本经〕疗风邪,久渴吐呕,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可作膏药。〔别录〕治目赤弩肉,去面皯疵瘢,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疮痍疥癣,止痛排脓。〔大明〕能蚀脓,止心腹血刺痛,女人沥血腰痛,血崩。〔甄权〕解利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及肺经风热,头面皮肤风痹燥痒。〔元素〕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去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旧一,新三十三。
1.一切伤寒,一切风邪(神白散,又名圣僧散):
治时行一切伤寒,不问阴阳轻重、老少男女孕妇,皆可服之。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豉五十粒,水二碗,煎服取汗。不汗再服。病至十余日未得汗者,皆可服之。此药可卜人之好恶也。如煎得黑色,或误打翻,即难愈;如煎得黄色,无不愈者。煎时要至诚,忌妇人鸡犬见。《卫生家宝方》。?
2.风寒流涕:
香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为末。蜡茶点服二钱。《百一选方》。
3.小儿流涕(是风寒也):
白芷末、葱白,捣丸小豆大,每茶下二十丸。仍以白芷末,姜汁调,涂太阳穴,乃食热葱粥取汗。《圣惠方》。
4.小儿身热:
白芷煮汤浴之。取汗避风。《子母秘录》。
5.头面诸风:
香白芷切,以萝卜汁浸透,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或以?鼻。《直指方》。
6.偏正头风:
(百药不治,一服便可,天下第一方也)香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调下。《谈野翁试效方》。
7.眉棱骨痛(属风热与痰):
白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丹溪纂要》。
8.风热牙痛:
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芡子大,频用擦牙。此乃濠州一村妇以医人者,庐州郭医云,绝胜他药也。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水漱涎。《医林集要》。
9.一切眼疾:
白芷、雄黄为末,炼蜜丸龙眼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食后茶下,日二服。名还睛丸《普济方》
10.口齿气臭《百一选方》:
用香白芷七钱,为末。食后井水服一钱。《济生方》用白芷、川芎等分,为末,蜜丸芡子大,日噙之。
11.盗汗不止:
太平白芷一两,辰砂半两,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屡验。《朱氏集验方》。
?12.血风反胃:香白芷一两,切片,瓦炒黄为末。用猪血七片,沸汤泡七次,蘸末食之。日一次。《妇人良方》。
13.脚气肿痛:
白芷、芥子等分,为末,姜汁和,涂之效。《医方摘要》。
14.妇人白带:
白芷四两,以石灰半斤,淹三宿,去灰切片,炒研末。酒服二钱,日二服。《医学集成》。
15.妇人难产:
白芷五钱,水煎服之。《唐瑶经验方》。
16.胎前产后:乌金散:
(治胎前产后虚损,月经不调、崩漏及横生逆产)用白芷、百草霜等分,为末,以沸汤入童子小便同醋调服二钱。丹溪加滑石,以芎归汤调之。《普济方》。
17.大便风秘:
香白芷炒,为末。每服二钱,米饮入蜜少许,连进二服。《十便良方》。
18.小便气淋(结涩不通):
白芷醋浸焙干,二两,为末。煎木通、甘草酒调下一钱,连进二服。《普济方》。
19.鼻衄不止:
就以所出血调白芷末,涂山根,立止。《简便方》。
20.小便出血:
白芷、当归等分,为末。米饮每服二钱。《经验方》。
21.肠风下血:
香白芷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神效。《余居士选奇方》。
22.痔漏出血:
方同上,并煎汤熏洗。《直指方》。
23.痔漏肿痛:先以龟角烟熏之,后以鹅胆汁调白芷末涂之,即消。《医方摘要》。
24.肿毒热痛:
醋调白芷末敷之。《卫生易简方》。
25.乳痈初起:白芷、贝母各二钱,为末。温酒服之。《秘传外科方》。
26.疔疮初起:
白芷一钱,生姜一两,擂酒一盏,温服取汗,即散。此陈指挥方也。《袖珍方》。
27.痈疽赤肿:
白芷、大黄等分,为末,米饮服二钱。《经验方》。
?28.小儿丹瘤(游走入腹必死。初发,急以截风散截之):
白芷、寒水石为未,生葱汁调涂。《全幼心鉴》。
29.刀箭伤疮:
香白芷嚼烂涂之。《集简方》。
30.解砒石毒:
白芷末,井水服二钱。《事林广记》。
31.诸骨哽咽:
白芷、半夏等分,为末。水服一钱,即呕出。《普济方》。
32.毒蛇伤螫(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
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末一升,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门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搽之。又径山寺僧为蛇伤,一脚溃烂,百药不愈。一游僧以新水数洗净腐败,见白筋,挹干,以白芷末,入胆矾、麝香少许掺之,恶水涌出。日日如此,一月平复,洪迈《夷坚志》。
33.头风眩运:都梁丸,见发明下。
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
其药治头风眩晕,女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血风头痛,皆效。戴原礼要诀亦云:头痛挟热,项生磊块者,服之甚宜。
34.〔宗奭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乃以他药补之。
白芷叶〔主治〕作浴汤,去尸虫。别录浴丹毒瘾疹风瘙。〔时珍〕
〔附方〕新一。小儿身热:
白芷苗、苦参等分,煎浆水,人盐少许洗之。《卫生总微论》禹白芷(祁白芷)
杭白芷(川白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