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看狼疮一

飞舞的“蝴蝶”从何而来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病,我们在之前的推送中进行过多次详细介绍。但红斑狼疮是西医的讲法,我们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中对该疾病是如何认识的呢。今天“海派中医”传人汪荣盛医生,将从中医角度给我们讲解一下系统性红斑狼疮名称的来由。

“红蝴蝶疮”,一种拥有美丽称呼的疾病,却成为部分女性患者的天灾。因其发病时,颜面部出现特有“蝴蝶形红斑”而闻名。“红蝴蝶疮”特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多系统损害症状。大多认为其病因与遗传、环境(紫外线,病毒感染)及性激素(雌二醇,睾酮)等有关。通常SLE病情复杂,变证丛生,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短,死亡率高。

中医丨与红斑狼疮有关的名称

年Cazenave首次提出红斑狼疮这一医学术语。我国古代医籍中并无与此雷同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症状仍有类似的记载,包括涉及多系统的症状、证候和诊治相关的描述,飞舞的“蝴蝶”,有多种命名可考。

日晒疮明代申斗垣在《外科启玄》中最早提到,其病因乃由“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晒曝”而成。红斑狼疮患者有不少是因受酷日曝晒而起,约60%的患者有光过敏现象,因此,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是防止光过敏的有效方法。

鸦啗疮 在明代《疮疡经验全书?鸦啗疮》中说:“鸦啗者,久中邪热,脏腑虚寒,血气衰少,腠理不密,发于皮肤之上,相生如钱窍,后烂似鸦啗,日久损伤难治。”近代医家朱仁康认为盘状红斑狼疮类似“鸦啗疮”。

赤丹 《诸病源候论?赤丹候》:“赤丹者,初发疹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肉上粟如鸡冠肌理。由风毒之重,故使赤也。”据此候之描述,与狼疮的红色丘疹、斑丘疹和红斑而不痒很相似。

鬼脸疮 由于红斑狼疮皮疹好发于面部,通常毁坏面容,根据这一特征,北京赵炳南教授最早提出盘状红斑狼疮为“鬼脸疮”。

肾脏风毒SLE表现主要有不规则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肿胀、多形性皮损、斑疹散发、时隐时现。《普济方?肾脏门》曰:“夫肾脏风毒流注腰脚者,其状腰脚沉重,筋脉拘急,或作寒热、或为疼痛、或发疮疡是也。”

伏气温病 SLE患者约有92%以上出现发热,其中约70%的患者以发热为初发症状而就诊,并可出现斑疹、关节痛、疲乏等症,与中医“伏气温病”起病时见里热炽盛、发热、斑疹显露等特征相吻合。

周痹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不仅损伤皮肤出现各种皮疹,还可累及多个关节和脏腑。故在其对应的中医病名上千差万别,以致难以以某一种或某一类病名来概括。如多关节疼痛是“痹病”、“周痹”,“五脏痹”等。

红蝴蝶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SLE面部特有的蝴蝶形红斑,于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红蝴蝶疮”作为SLE的中医病名。

阴阳毒 作为系统性疾病,SLE可以出现皮损、关节痛、雷诺现象、发热等,似乎与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阴阳毒”更相符。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朱丹溪的《丹溪心镜》对阴阳毒进行了补充,“发斑、热炽、面赤,阳毒也”。从张仲景、朱丹溪所论“阴阳毒”的症状来看,在一定角度上体现了SLE的发热、皮损、关节痛等特点,颇似系统性红斑狼疮之活动期。

因此,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建设期间,发布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正式将“阴阳毒”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名。

从此,美丽的“蝴蝶”,正式更名为险恶的“阴阳毒”。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公共网络平台

图文编辑:王苏丽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6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