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医方拾贝
本栏目希望通过每周数次以药识方的针对性训练,帮助各位同学巩固中药和方剂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达到“学而时习之”的效果。点滴汇聚可涓流成河,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来,期待遇见更优秀的你。
看到下面这些中药,你能想到什么方剂呢?你还记得它们的功用吗?
01
石膏半夏麦门冬粳米竹叶人参炙甘草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粳米15g竹叶人参炙甘草各6g
上七味,以水先煎六味,去渣,下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有汗,少气神倦,气逆欲呕,口干心烦,舌红苔少,脉虚数。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方中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为君药。竹叶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益气生津,三味共为臣药。半夏降逆止呕;粳米益胃安中,同为佐药。甘草益气并调和诸药而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
02
西洋参石斛粳米麦冬黄连甘草竹叶荷梗知母西瓜翠衣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清暑益气汤(王氏)
《温热经纬》
西洋参5g石斛粳米各15g麦冬9g黄连甘草各3g竹叶荷梗知母各6g西瓜翠衣30g
水煎服。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汗多,心烦口渴,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方中西洋参益气养阴;西瓜翠衣清热解暑,共为君药。荷梗、石斛、麦冬助君药解暑养阴共为臣药。黄连清心;知母滋阴;竹叶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03
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黄芩(酒炒)黄连(酒炒)各15g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各6g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各3g僵蚕升麻各2g
为粗末,每次15g,水煎,热服,不拘时。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大头瘟。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掀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方中重用酒连、酒芩清热泻火,祛上焦热毒,同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玄参、马勃、板蓝根助君清热解毒,以为臣药。生甘草、桔梗清热利咽;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滯,是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
04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理中丸
《伤寒论》
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g
上药为细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每次1丸,用开水适量研碎,温服,日3次,夜2次。亦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服后饮热粥少许。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疼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呕吐,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方中干姜温中祛寒,扶阳抑阴为君药。人参补脾益气为臣药。白术燥湿健脾,为佐药。炙甘草补脾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
05
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吴茱萸汤
《伤寒论》
吴茱萸人参各9g生姜18g大枣4枚
水煎服。
温肝暖胃,降逆止呕。
虚寒呕吐。症见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呕吐剧作时,可伴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等类似少阴虚寒见症。舌淡,苔滑,脉迟。
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康。
吴茱萸既可温胃止呕,又可暖肝降逆,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以助君之力,为臣药。人参补脾益气,以复中虚而为佐药。大枣益气补中,并调和诸药,用为使药。四药相伍,共奏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之功。
06
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小建中汤
《伤寒论》
芍药18g桂枝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饴糖30g
水煎取汁,入饴糖,更上微火消解,温服。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虚劳里急证。症见腹中时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方中饴糖甘温质润,温中缓急,为君药。芍药养阴缓急;桂枝温阳祛寒,共为臣药。炙甘草甘温益气;生姜、大枣温胃补脾,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07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四逆汤
《伤寒论》
生附子5~10g(先煎)干姜9g炙甘草6g
水煎服,其中生附子先煎30~60分钟。
回阳救逆。
少阴病。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口中不渴,舌苔白滑,脉沉微细。亦治太阳病误汗亡阳证。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逆急煎尝;脉微吐利阴寒盛,救逆回阳赖此方。
方中君以附子大辛大热,其纯阳之性内彻外达,通行十二经脉,回阳救逆;臣以干姜之辛热,温中散寒,助阳通脉,君臣相须,一走一守,气味雄厚,破阴寒而回阳气;炙甘草甘温,既益气温中、调和诸药,又缓诸药辛烈之性,且能解附子之毒,为佐使药。诸药合用,药简力专效宏,回阳之中寓护阴之旨,共奏回阳救逆之功。
08
人参炮附子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参附汤
《正体类要》
人参12g炮附子9g
水煎服。
益气回阳固脱。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证。症见手足逆冷,头晕气短,汗出粘冷,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面色苍白,脉微等。
参附汤是救脱方,补气回阳效力彰;元气大亏阳暴脱,脉微肢厥自尔康。
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以固脱,附子辛热以温壮元阳,二药合用,气、阳同救,药专效宏,作用迅捷,使生命垂危之候得以挽救,共奏益气回阳固脱之功。
Note:所有给出的药物剂量均是根据原方剂量换算后的现行参考用量。
本次练习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