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搜集整理了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真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病案一:
病案(例)摘要1:
赵某,女,18岁,未婚,学生。年3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食辛辣,1周前食辛辣之物后,大汗出,外出受风,随即出现颜面浮肿,遍
体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
数。
请与鼓胀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水肿
3
中医证候诊断
阳水-湿热壅盛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遍体浮肿为主症,诊断为水肿。因风邪致病,发病
迅速,遍体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辨证为阳
水-湿热壅盛证。(2分)
2.嗜食辛辣,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而引发
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水肿与鼓胀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
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
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
肿,继及全身,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
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
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3
中医治法
分利湿热
2
方剂名称
疏凿饮子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羌活6g秦艽12g生姜皮9g赤小豆15g猪苓12g
茯苓18g泽泻18g大腹皮15g椒目6g大黄后下6g
黄柏12g槟榔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二:
病案(例)摘要2:
陈某,女,10岁。年4月3日初诊。
患者发热3天,周身皮肤皮疹2天。现症见壮热烦躁,面赤唇红,口舌生疮,颜面躯干
四肢皮肤可见丘疹、疱疹,结痂等皮疹,分布密集,疹色紫暗,疱浆混浊,大便干结,小便
黄赤,舌质红绛,舌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请与脓疱疮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水痘
3
中医证候诊断
邪炽气营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棚.分析)
1.发热1天后出现全身皮肤丘疹、疱疹,结痂,诊断为
水痘。壮热烦躁,面赤唇红,皮疹密集,疹色紫暗,疱浆
混浊,大便干结,舌苔黄糙而干,脉洪数,辨证为邪炽气
营证。(2分)
2.本病由于感受水痘时行邪毒,经口鼻侵入人体,邪毒
炽盛,内传气营,而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水痘好发于冬春季节,以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
向心性分布为特征,疱浆清亮;脓疱疮多发于夏季,皮疹
多见于头面四肢暴露部位,病初为疱疹,很快变成脓疱,
疱浆混浊。
3
中医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2
方剂名称
清胃解毒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生石膏先煎30g黄芩10g黄连6g生地10g天花粉10g
连翘10g升麻10g丹皮10g赤芍6g紫草10g
栀子10g芦根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日两次分服。
3
病案三:
病案(例)摘要1:
王某,女,48岁,已婚,公务员。年3月14日初诊。
患者身肿3年,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
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请与鼓胀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水肿
3
中医证候诊断
阴水-脾阳虚衰证
3
中医辨病辨血依据(舍病
因病机分析)
1.以身肿为主症,诊断为水肿。身肿3年,腰以下为甚,
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
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为阴水-脾阳虚衰证。(2分)
2.久病体虚,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土不制水,而引发
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水肿与鼓胀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
腹胀大,皮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
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
肿,继及全身,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
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
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3
中医治法
健脾温阳利水
2
方剂名称
实脾饮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制附子先煎9g草果6g大腹皮15g厚朴6g白术12g
茯苓15g泽泻12g木瓜12g黄芪15g干姜6g
桂枝9g党参12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四:
病案(例)摘要2:
高某,男,5岁。年9月6日初诊。
患儿发热,腹泻1天。体温39℃,精神萎靡,大便水样,泻下急迫,日行5~6次,夹黏
液,气味臭秽,时有腹痛,恶心呕吐,纳差,口渴,小便短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
请与痢疾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泄泻
3
中医证候诊断
常证,湿热泻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患儿以大便水样、泻下急迫为主症,诊断为泄泻。大
便日泻5~6次,有黏液,伴发热,腹痛,小便黄,舌质
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常证,湿热泻。(2分)
2.感湿热之邪,湿热内侵,蕴郁脾胃,下传大肠,传化
失司,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痢疾常急性起病,
为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检查有脓细胞、红
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3
中医治法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2
方剂名称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葛根10g黄连3g黄芩10g马齿苋10g白头翁10g
车前子包煎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两次分服。
3
病案五:
病案(例)摘要1:
曹某,女,61岁,已婚,农民。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尿痛、尿频、反复发作12年。现自觉小便涩痛、淋沥不尽,遇劳即发,神疲乏力,
腰膝酸软,舌质淡,脉细弱。
请与癃闭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淋证
3
中医证候诊断
劳淋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尿痛、尿频为主症,诊断为淋证。尿痛、尿频、
尿急症状不甚,劳累易发,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舌质淡,脉细弱,辨证为劳淋。(2分)
2.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而引发本病。
(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淋证与癃闭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
不畅的证候。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欲出未
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而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
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
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3
中医治法
补脾益肾
2
方剂名称
无比山药丸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党参15g黄芪15g熟地黄15g怀山药15g
山萸肉15g菟丝子12g金樱子15g牛膝15g
薏苡仁15g泽泻12g生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六:
病案(例)摘要2:
王某,男,10岁。年3月16日初诊。
患儿2天前发热,继而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伴
高热不退,烦躁,口渴,头痛,咽痛,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请与发颐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痄腮
3
中医证候诊断
常证,热毒壅盛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发热、两侧腮部漫肿疼痛为主症,诊断为痄腮。腮肿
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伴高热,烦躁,口渴,头痛,
咽痛,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为常证,热毒
壅盛证。(2分)
2.热毒蕴结少阳,内蕴阳明,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痄腮为一侧或双侧腮部满肿疼痛,常伴发热,按压口腔内
腮腺管口无脓液溢出,有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降低;发颐多为单侧发病,腮部红肿,
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出,
无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
中医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2
方剂名称
普济消毒饮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芩10g黄连5g连翘10g板蓝根10g升麻10g
柴胡10g牛蒡子10g僵蚕10g玄参10g甘草5g
桔梗5g夏枯草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3
病案七:
病案(例)摘要1:
张某,男,39岁,已婚,干部。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之品。就诊当日排尿时多次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尿中夹砂石,
尿中带血,少腹拘急,左侧腰腹绞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弦。
请与癯闭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淋证
3
中医证候诊断
石淋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小便疼痛,少腹拘急为主症,诊断为淋证。排尿时
多次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尿中夹砂石,尿中带血,
少腹拘急,左侧腰腹绞痛难忍,舌红,苔薄黄,脉弦,辨
证为石淋。(2分)
2.嗜食肥甘,积湿生热,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
膀胱气化失司,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淋证与癃闭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
畅的证候。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欲出未尽,
而每日排尿餐正常。而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
常,甚或无尿排出。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
闭感受外邪,常可并发淋证。
3
中医治法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2
方剂名称
石韦散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石韦10g金钱草30g海金沙包煎5g鸡内金9g
瞿麦12g冬葵子12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包煎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八:
病案(例)摘要2:
郝某,女,6岁,托幼儿童。年4月17日初诊。
患儿一周来鼻塞,纳差,3天前发热恶寒,今展发现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张口咀嚼
不便,伴头痛,咽红肿痛,纳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请与发颐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痄腮
3
中医证候诊断
常证,邪犯少阳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发热,双侧腮部肿胀疼痛为主症,诊断为痄腮。两
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张口咀嚼不便,头痛,咽红,纳少,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为常证,邪犯少阳证。(2
分)
2.邪毒犯少阳经脉,循经上攻腮颊,气血凝滞不通,而
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痄腮为一侧或双侧腮部满肿疼痛,常伴发热,按压口腔内
腮腺管口无脓液溢出,有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降低;发颐多为单侧发病,腮部红肿,
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
出,无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
中医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2
方剂名称
柴胡葛根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0g葛根10g黄芩10g牛蒡子10g升麻10g
金银花10g连翘10g板蓝根10g夏枯草10g
赤芍6g僵蚕10g甘草5g桔梗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分2次服。
3
病案九:
病案(例)摘要1:
张某,男,42岁,已婚,公务员。年9月10初诊。
患者长年嗜好饮酒,1个月前开始出现阴茎痿而不举,伴阴部不适。现症:阴茎痿软,
阴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作痛,小便赤涩灼痛,胁胀腹闷,肢体困倦,泛恶口苦,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
请与早泄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阳痿
3
中医证候诊断
湿热下注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舍病
因病机分析)
1.以阴茎痿而不举为主症,诊断为阳痿。阴茎痿软,阴
囊潮湿,瘙痒腥臭,睾丸坠胀作痛,小便赤涩灼痛,胁胀
腹闷,肢体困倦,泛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
为湿热下注证。(2分)
2.饮酒过度,湿热内生,湿热下注肝经,宗筋经络失畅,
而引发本病。(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阳痿是指欲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或坚而不
久,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病证。而早泄是同房时,阴茎
能勃起,但因过早射精,射精后阴茎萎软的病证。
3
中医治法
清利湿热
2
方剂名称
龙胆泻肝汤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龙胆草6g栀子6g黄芩12g泽揭12g柴胡9g
当归12g生地黄12g车前子包煎15g土茯苓15g
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3
病案十:
病案(例)摘要2:
李某,女,11岁。年5月12日初诊。
患儿5天前发热,1天后两腮部肿胀疼痛,局部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表皮不红,边缘不
清,触压痛。局部外敷仙人掌,病情无缓解,近2天壮热持续,头痛项强,呕吐,时呈嗜睡
或烦躁,反复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请与发颐相鉴别。
要求: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中医疾病诊断
痄腮
3
中医证候诊断
变证,邪陷心肝证
3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
因病机分析)
1.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表皮不红,边缘不清,触压痛,
诊断为痄腮。壮热持续,头痛项强,嗜睡,反复抽搐,舌
红苔黄,脉弦数,辨证为变证,邪陷心肝证。(2分)
2.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邪陷
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2分)
4
中医类证鉴别
痄腮为一侧或双侧腮部满肿疼痛,常伴发热,按压口腔内
腮腺管口无脓液溢出,有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降低;发颐多为单侧发病,腮部红肿,
疼痛剧烈拒按;按压腮部可见口腔内腮腺管口有脓液溢
出,无传染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3
中医治法
清热解毒,息风开窍
2
方剂名称
清瘟败毒饮加减
2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黄连5g生地10g水牛角15g
栀子10g连翘10g桔梗6g赤芍10g玄参10g
丹皮10g竹叶10g钩藤后下10g僵蚕10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两次分服。
3
有效治疗白癜风预防白癜风复发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