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阴证阳证的要点
阳证
阴证
发病缓急
急性发作
慢性发作
皮肤颜色
红赤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皮肤温度
焮热
凉或不热
肿胀形势
高肿突起
平塌下陷
肿胀范围
根盘收束
根盘散漫
肿块硬度
软硬适度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疼痛感觉
疼痛剧烈
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病位深浅
皮肤、肌肉
血脉、筋骨
脓液质量
脓质稠厚
脓质稀薄
溃疡形色
肉芽红活润泽
肉芽苍白或紫暗
病程长短
病程比较短
病程比较长
全身症状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舌苔脉象
舌红苔黄脉有余
舌淡苔少脉不足
预后顺逆
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2、阴阳辨证的注意事项:
(1)、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2)、辨别真假
(3)、消长与转化
虽然疾病有其阴阳属性归类,但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阴证和阳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与正邪盛衰和治疗方法有关。
(三)部位辨证
所谓部位辨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例言中云:“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屑气郁火郁,以气火之俱发于中也。其中间有互变,十证中不过一二。”
(四) 经络辨证
经络是体表组织与脏腑器官之间的重要联络渠道,从而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体。
{1、人体各部所属经络不用背
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
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手、足心部: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背部:总属阳经
臀部、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
2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实证居多,故治疗时要注重行气活血。
多血少气之经:太阳经、厥阴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
多气少血之经:少阳、少阴经、太阴。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要注
重行气,注重滋养。}
3、循经用药。
手太阳经:黄柏、藁本;
足太阳经:羌活;
手阳明经:升麻、石膏;
足阳明经:白芷、升麻;
手少阳经:柴胡、连翘、
足少阳经:柴胡、青皮、
手太阴经:桂枝、升麻;
足太阴经:升麻、苍术;
手厥阴经:柴胡、丹皮;
足厥阴经:柴胡、青皮;
手少阴经:黄连、细辛;
足少阴经:独活、知母。
(五)局部辨证
(外科疾患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局部病灶的存在,一般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外在表现。这些外在表现取决于疾病的本质。由于局部病灶存在的直观性,有效地提供了临床辨病和辨证的客观依据。)
A)、辩肿
(肿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的体表症状。)
(1)肿的性质
1.热肿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丹毒、大腿痈)
2.寒肿 肿而不硬,皮色不泽,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热则舒。(流痰)
3.风肿 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不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
4.湿肿 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5.痰肿 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脂肪瘤)
6、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似皮下藏气,富有弹性,不红不热,或随喜怒消长。(气瘿)
7.瘀血肿 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也有血肿染毒、化脓而肿。
8.脓肿 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
9.实肿 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10.虚肿 肿势平坦,根盘散漫。
B)、辨肿块、结节
(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包块等。)
(1)肿块
1.大小2.形态3.质地4.活动度5.位置6.界限7.疼痛8.内容物
(2)结节结节是相对肿块而言,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了解)
C)辨脓
(1)成脓的特点
1.疼痛阳证脓疡:疼痛剧烈,按之痛甚。阴证脓疡:痛热不甚而酸胀明显。
2.肿胀浅部脓肿:肿势高突,根角收束,皮薄光亮。
深部脓肿:皮肤变化不明显,但胀感较甚。
3.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增高。
4.硬度肿块变软,按之应指。
(2)确认成脓的方法
1、按触法2、透光法3、点压法4、穿刺法5、B超
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法
外治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一、药物疗法
**常用的膏药、油膏、围药、掺药有哪些,各自的适应症***
(一)膏药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
1、适应证: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祛腐。
2、用法:
(1)阳证
太乙膏 生肌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千捶膏 祛腐
(2)阴证: 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3)蚀破疮头: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排脓者。
(二)油膏(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
一效散经香油调后称一效膏,是我院外科用药:“四大膏”之一。具有祛腐生新之功效。
1、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
2、用法
(1)肿疡期
阳证:
金黄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除湿化痰,肿有结块
玉露膏散瘀化痰性偏寒凉肿势散漫
半阴半阳证:冲和膏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
阴证: 回阳玉龙膏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2)溃疡期
生肌玉红膏偏于祛腐早期
红油膏去腐生肌去腐生肌并重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偏于生机收敛并重
(3)特殊用药
皮肤病用药:
疯油膏润燥,适用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止痒
青黛散油膏清热,皮肤病有热者
肛门病用药:消痔膏、黄连膏:消痔退肿止痛,用于痔疮
(三)箍围药
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用于肿疡初期,
(1)、适应证: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
(2)、用法:
阳证: 金黄散有结块者
玉露散 肿势散漫不聚而无硬块者
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清凉解毒
半阴半阳证: 冲和散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辛香散邪
阴证者: 回阳玉龙散
醋、酒调敷。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
(3)箍围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a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
b已溃或有脓头者宜用油膏
c过敏者宜改用油膏或它药。
d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
e见干即换。
(四)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
1、消散药
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帖于患处,直接发挥药力,使疮毒移深居浅,肿消毒散。
(1)适应证: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
(2)用法:
阳毒内消散
阳证 活血止痛、消肿化痰
红灵丹
阴毒内消散
阴证 桂麝散温经活血、破坚化痰、散风逐寒
黑退消
2、提脓祛腐药具有提脓祛腐的作用,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
(1)适应证:凡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2)用法:(升丹因药性太猛,须加石膏等赋形药使用,根据石膏与升丹比例分为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临床使用时,
阳证:用含升丹少的如九一丹、八二丹,
阴证:用含升丹稍多的如七三丹、五五丹。
腐肉已脱、脓水已少:更宜减少升丹含量。
3、腐蚀药与平胬药
(1)适应证
凡肿疡在脓未溃时;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溃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等妨碍收口时均可使用
(2)用法:
白降丹:①开大疮口②腐蚀赘疣③攻溃拔核
枯痔散:一般用于痔疮,将此药涂敷于痔核表面,能使其焦枯脱落。
三品一条枪:插入患处,能腐蚀漏管,也可以蚀去内痔,攻溃瘰疬
平胬丹:适用于疮面胬肉突出,掺药其上,能使胬肉平复。
4、祛腐生肌药
(1)适应证:溃疡日久,腐肉难脱,新肉不生;或腐肉已脱,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
回阳玉龙散:温阳活血、祛腐生肌用于溃疡阴证.
月白珍珠散 腐肉脱而未尽
溃疡阳证
拔毒生肌散 腐肉未脱
回阳生肌散:溃疡虚证,脓水清稀,久不收口着。
5、生肌收口药
(2)用法常用的生肌收口药,如生肌散、八宝丹等,不论阴证、阳证,均可掺布于疮面上应用。
6、止血药
(1)适应证:适用于溃疡或创伤出血,凡属于小络损伤而出血者,可以使用。
(2)用法
桃花散 溃疡出血;
如圣金刀散 创伤性出血;
云南白药 溃疡出血、创伤性出血均可
(五)切开的时机和切口的选择
(1)、选择有利时机
①脓已成熟,此时予以切开最为适宜。若肿疡脓未成熟,过早切开则徒伤气血,脓反难成,可致脓毒走窜。
②全身状态。良好
(2)、切口选择
①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
②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
③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
④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
⑤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
⑥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
⑦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可以联系小编索取完整版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新年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