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玉竹

作者简介

祝之友,男,主任中药师,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神农本草经》药物,《伤寒杂病论》经方研究,致力于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工作50年余年,多次参与中药资源普查和考察,采集制作中草药植物标本种。

祝老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优秀授课导师。成都市卫生局临床药学高级顾问。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特聘教授。医院管理协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药学会药剂管理委员会委员。眉山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余篇。

玉竹

女萎,味甘平。

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

趺筋結肉,諸不足。

久服,去面皯,好顏色,

潤澤,輕身不老。

生山谷。

神农本草经

在历代本草文献中,玉竹别称颇多,以萎蕤,一名为多见,玉竹则为异名。但与萎蕤、委萎、女萎等相比,玉竹之名(最早见于《吴普本草》)更为通俗易写,释义更为形象。随着历史的推移,玉竹最终成为正名(处方用名),而其他则为异名。

玉竹

百合科Liliaceae.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版一部收载:玉竹,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

玉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功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等。

药材鉴别要点

药材呈长圆柱形,略扁,有分枝,长5~18cm,直径0.3~1.8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结节明显,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易吸湿后变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饮片鉴别要点

饮片呈不规则厚片或段。外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光润,半透明状。饮片可见环节。饮片切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微苦。嚼之发黏。

仲景应用女萎情况

仲景用女萎仅一方:麻黄升麻汤(《伤寒论》方)。麻黄二两半,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石膏六铢,白术六铢,干姜六铢,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桂枝(去皮)六铢,茯苓六铢,炙甘草六铢。其主症为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

关于古代医药文

献中玉竹与黄精

混淆应用的情况

在古代医药文献中,玉竹与黄精,在形态描述、药材鉴别、临床性效等,有相互混淆现象,注意研读。

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Delor.ex.Redoute.首载于《名医别录》:“黄精,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为补脾润肺要药。

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原名“萎蕤”,为养阴润燥、生津止泻药。两药均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植物。其性味、功效相近。

《本草纲目》引陈嘉谟之言:“黄精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又引陶弘景言:“黄精今处处有之,二月始生,一枝多叶,叶状似竹而短,根似萎蕤(玉竹)。萎蕤根如获根及菖蒲,概节而平直;黄精根如鬼臼、黄连,大节而不平。”苏颂《图经本草》谓黄精:“一名白及,谓玉竹‘茎干强直,似竹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亦类黄精而多须,大如指,长一二尺,或云可啖,三月开青花,结圆实’。”

由此可见,古人论黄精时,常以玉竹相比较,论玉竹时又以黄精作臂,可见古人已认识到:黄精与玉竹为近缘植物,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但亦有明显的区别。

古人对黄精与玉竹在生药外形上有如此精确扼要的比譬,给今人作药材鉴别给了充分的依据,很值得参考和研读。

整体外观:黄精形如白及或如嫩姜,或如鬼臼,有大节而不平;玉竹则形如获根及菖蒲,粗如手指,长一二尺而多须。

功效应用:均为中医常用补益药,又是药食同源药物;黄精长于补气,玉竹长于滋阴,二者均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

鉴别标准:根茎呈结节状,一端大一端小,节不甚明显者为黄精;条细长,较平直粗细均匀,节多而明显者为玉竹。

拓展阅读

黄精鉴别专用术语

指黄精以及根茎类药材,表面具有的环节之间的距离,相似于树干“年轮”。

特指黄精的鉴别特征之一,根及根茎类药材地上茎脱落以后的圆形凹陷痕迹。

特征块大、色黄、质润的黄精之透明断面。

医籍论选

萎蕤,《本经》名女萎,《吴氏本草》名萎蕤,《别录》名玉竹。《拾遗》名青粘。始出太山山谷及邱陵,今处处有之。

女萎者,性阴柔而质滋润,如女之委顺相随也,葳蕤者,女子娇柔之意。玉竹者,根色如玉,茎节如竹也。青粘,茎叶青翠,根汁稠粘也。春生苗,茎直有节,其叶如竹,两两相对,其根横生如黄精,色白微黄,性柔多脂,最难干。

葳蕤气味甘平,质多津液,禀太阴湿土之精,以资中焦之汁。中风暴热者,风邪中人,身热如曝也。不能动摇者,热盛于身,津液内竭,不濡灌于肌腠也。跌筋者,筋不柔和,则踒蹶而如跌也。结肉者,肉无膏泽,则涩滞而如结也。诸不足者,申明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是诸不足之证也。久服则津液充满,故去面上之黑?,好颜色而肌肤润泽,且轻身不老。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

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

——清·汪昂《本草备要》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系列

精读《神农本草经》攻略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阿胶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枸杞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决明子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大黄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人参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附子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大枣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石斛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黄芪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远志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黄连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吴茱萸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黄芩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牛黄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桔梗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当归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地黄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菊花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肉桂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半夏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了解更多神农本草经药物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pf/7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