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病因以及治疗
湿疹的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致敏因素较多,往往不易查清,即使查清,也不易避免或消除,这导致湿疹顽固难治和易于复发,概括起来,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本病有遗传倾向:
可出现过敏性皮炎、哮喘、荨麻疹等:不能耐受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对正常人无害的刺激,斑贴试验时可对多种物质发生阳性反应,即使除去某些致敏原,湿疹皮损也不易很快消失。
2.内部因素
体内感染病灶:慢性胆囊炎、扁桃腺炎、齿龈炎、肠寄生虫等;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等;
肢体血循环障碍:下肢静脉曲张;
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神经受损(患侧易发生湿疹)。
3.外部因素
食物:鱼、虾、蟹、牛羊肉等
吸入物:花粉、尘螨、皮毛、皮屑等
微生物:体表的化脓性球菌、浅表真菌的感染
物理因素:日光、寒冷、湿热等气候变化
化学物品:化妆品、洗涤剂等
4.部位不同手部湿疹:除特应性素质外,部分患者的发病可能与职业、情绪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洗涤剂等刺激往往使病情恶化。
乳房湿疹:常与哺乳和局部刺激有关,停止哺乳和局部刺激,症状可迅速改善。
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由于神经分布丰富,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导致长期反复发作。
汗疱疹:病因不清,过去认为是由于手足多汗,汗液潴留于皮内而引起,现在多认为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好发于春夏季节,每年定期发作,入冬自愈。金属镍、铬的系统性过敏及精神因素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总之,湿疹的发病往往是诸多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
如何治疗湿疹?
湿疹的治疗宜根据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兼顾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部位、是否存在感染、对过去治疗的反应及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
1.寻找和避免各种可疑的致病因素:如发病期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类,有鱼虾过敏者忌食鱼虾;避免热水烫洗;消除体内慢性病灶及其它全身性疾患;保持情神愉快,不宜过度劳累,避免紧张。
2.内服药疗法
1)急性期可选用钙剂、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或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如合并感染者,应加用抗生素。
2)抗组胺药:如酮替芬、赛庚定、羟嗪、苯海拉明等传统镇静抗组胺药主要应用于晚间瘙痒者,第二代较少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或地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等)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
3)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抗增生及免疫抑制作用,起效迅速而作用肯定,对病重及—般治疗不能控制者,可考虑短期用药,但宜逐渐减量,以免反跳。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尤其是儿童。
4)免疫抑制剂:对病情严重及—般治疗不能控制者,可考虑酌情选用雷公藤制剂、硫唑嘌呤等,需密切监视不良反应。
5)免疫调节剂:重组人Y一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或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等。
6)抗生素: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繁殖,往往加重湿疹,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中成药丹参酮胶囊也可选用。
7)其他:甘草酸二铵、抗白三烯(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沙利度胺及中医药等可选择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局部药物治疗
根据皮损形态特点,选用适当的剂型和药物。急性期,红肿明显,渗出多时,可选择溶液作冷湿敷,渗出减少,呈水疱和糜烂时,可用氧化锌油,或用皮质类固醇霜剂;亚急性期,呈红斑和丘疹时可选用洗剂、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软膏、硬膏、涂膜剂。
1)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该类制剂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痒特性。应根据患者年龄、皮损部位及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强效如新适确得软膏、中效如芙美松、艾洛松、澳能软膏。婴幼儿宜选用中、弱效,成人多使用中、强效。对于眼睑、面部和皮肤皱褶部位宜选择较弱效的糖皮质激素。
2)免疫抑制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或其他疗法反应不佳或不适宜应用糖皮质激素的2岁以上湿疹患者,常用的有他克莫司、吡美莫司软膏等。
3)中药制剂:除湿止痒软膏、羌月软膏、铍宝软膏、舒肤特擦剂、冰黄肤乐软膏等可选用。
4)止痒剂:5%多塞平霜、辣椒辣素、艾迪特软膏等外用均有减轻瘙痒作用。
5)抗生素制剂:由于细菌或真菌可通过产生超抗原的作用,诱发或加重皮炎或湿疹,在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加用可有利于加快控制炎症。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6)其他:医院的自配药如复方锌糊、硼酸溶液等。
4.其它疗法
对于顽固限局肥厚性损害可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中波紫外线(UVAB)、长波紫外线(UVA)、浅层X线照射和放射性同位素贴敷。中医中药及针灸有辅助疗效。
通过上述干预治疗措施,一般能够控制其症状,延长缓解期,减少合并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肛门湿疹的治疗美国弗尔法斯克胡嘉定先生:
我的皮肤病历时七八个月,在美国看了5个医生,毫不见效,特叙述如下,敬请指教治疗方法及途径。
七八个月前自我感觉肛门周围皮肤发痒,外观小面积皮肤表面发红,擦达克宁霜剂不再见效,于是去看了第一个医生——我的家庭医生。
①该医生认为是类似癣的真菌感染,开了两种外用药,嘱我交替使用。我用第一种药擦了两个月,有效,我改用第二种药,不想控制不了,又痒又难受,且患处扩大,于是我去看了第二个医生。
②第二个医生认为是皮炎,开了药要我用一周,一周之后无效再去看,该药没有任何效果,于是我去看了一位美国专科皮肤科医生。
③由于语言障碍,我只知道她另开两种外用药,每天交替使用,用两个月,又开一种口服药,服用一个月,用药之后自我感觉皮肤变粗,感觉迟钝,外观没有好转。
④无奈之下,我自费去看了一个中医皮科医生,她要我每天用她自制的一种水洗,交替使用两种外用药,一是田菊粉剂,二是日本产的“娥罗纳英h软膏”,并要我每天去医生处治疗,用热蒸气冲患处并用紫外线灯照10分钟,几天之后明显见效,5天之后我不再去医生处照紫外线灯及用热蒸气冲,但在家中坚持用药,不想几天之后突感那一小块患处有点痒,一天之后扩大到大范围,奇痒无比。而且外表起了小红疹,自我能找出的唯一原因是失控前一天去吃了生蚝、龙虾、海鲜之类,于是我去看了第五个医生,一位哈佛毕业的西医。
⑤她听完我的叙述,认为不是细菌感染,也不是真菌感染,是“内火”,既然所有的西药都无效,她让我不要再用了,只用中药,加开了外洗药,她建议我找中医调理,但在美国找一个好中医也不容易。
我也问了些有关朋友,大体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要找对医生做细菌培养,对症用药;另一种认为是“内火”、“湿疹”,需中医调理。请教冯大夫,我该怎么办,如果必要,我也想回国治疗,但是找谁,中医还是西医,如果回国治疗时间有限,能否请冯大夫推荐医生?我今年55岁,男性,每天服用各种维生素,身体还算健康。
冯大夫答:
从你的来信所述,我们认为你所患的病多数可能是肛门湿疹,需要使用内服中药及中药坐浴,这样才能治愈此病。
内服中药治宜清热利湿止痒,可试用下列药物。
苍术10克、黄柏10克、苦参12克、地肤子12克、生山栀10克龙胆草3克、粉草10克、生甘草10克、车前草10克、夜交藤15克珍珠母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山药10克、地骨皮10克、紫草10克、地榆10克。 水煎服,连用7剂,肛门瘙痒症状可以消失,渗出将明显减少。
中药坐浴,可试用下列药物。
苦参15克、枯矾3克、地肤子10克、紫草10克、青黛10克、野菊花10克。
加水毫升,水煎后去渣,加米醋15毫升,每日1剂,坐浴20分钟。肛门瘙痒症状会很快消失,在服药期间停用西药即可,治疗效果一般不错。
湿疹——加味升麻葛根汤药物组成升麻l0g葛根l0g白术l0g防风l0g赤芍l0g紫草l0g荆芥15g玄参15g地肤子15g蝉衣12g生地35g
制剂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湿疹,血分蕴热兼感风热湿邪者。
病案举隅姚某,男,23岁。1个月前,两股内侧及阴囊瘙痒,并起散在丘疹。经治疗无效,近日加重,剧痒。两股内侧可见红斑、丘疹、抓痕、糜烂、渗液,边界不清。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之邪与血分风热互客于肌肤。治以清热利湿、凉血疏风。处方:升麻、葛根、防风、赤芍、紫草各10g,蝉衣12g,荆芥、玄参、地肤子各15g,生地35g,甘草6ao共进10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评按本方由(阎氏小儿方论)的升麻葛根汤加白术、防风、赤芍、紫草、荆芥、玄参、地肤子、蝉衣、生地而成。能疏风凉血、清热利湿。方中升麻人肺胃,解肌透表达邪;配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配葛根、防风、蝉衣、疏风解肌,透邪外出;赤芍、玄参、紫草、生地人血分清血分风热;白芍和营泄热。本方借升麻葛根汤及荆防之类散风解肌,借赤芍、紫草等泻血分风热,借白术、地肤子健脾清热祛湿。对于血分蕴热、外感风湿热邪之湿疹尤为实用。
中医治疗痱子暑热痱毒清暑利湿
人的一生中可能没有几个人在炎热的夏天没有起过痱子。本病为炎热夏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山于外界气温高和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管和汗孔闭塞,汗液储留所产生的丘疹或丘泡疹。
中医认为痱子是由于盛夏时节,暑热硖湿蕴结肌肤,毛窍郁塞,乃生痱疱。热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骤闭热气都于皮腠之间亦生此病。
痱子的主要症状为:初起时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接着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常成批发生,在天气转凉后数天内就会很快消退。皮损好发颈、胸。背,腹、肘窝。腘窝,女性乳房下及小儿头面部、臀部。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一般较轻的痱子患者,搽些药店出售的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换衣就可很快治愈。但有些婴幼儿或长期卧床、过度虚弱的患者。容易因皮肤不洁、营养不良、抗病力差或痱子被抓破感染而发生脓疱或热疖,就是俗称的“痱毒”。其局部红,肿,热,痛,并可化脓溃破,伴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致脓皮病。痱毒若治疗不及时常可继发肾炎,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中成药治疗痱毒可选用银翘解毒丸、连翘败毒丸治疗。汤药和选用经验方:
银花10g连翘15g公英10g地丁10g藿香10g佩兰10g竹叶6g大青叶10g丹皮10g生地15g知母10g黄柏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ml.
日常所见较重的痱子,在未发生痱毒之前,中医常分成两型辨证施治。暑湿蕴结型,主要症状为:皮肤潮红,发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密度成片,刺痒无度。伴面红口渴,心烦,溲赤。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黄连9g竹叶9g荷梗10g西瓜翠皮20g知母10g石斛10g麦冬10g银花1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ml.
湿热郁蒸型主要症状为:久病卧床或高热汗出不解胸腹发出皮疹,形如粟粒,状如水晶。伴胸闷呕恶,发热身痛。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薏苡仁10g滑石20g茯苓10g通草10g竹叶10g连翘15g白蔻仁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ml.
外治法:可用20ml十滴水放人浴盆内加温水洗浴或用马齿苋煎水温洗局部患处后,外涂2%冰片或5%明矾炉甘石洗剂也可以用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少量冰片外扑每天5~6次。
饮食方法:可用绿豆30g.海带15g.冬瓜60g.以水煎汤,加白糖适量调味服食每天1剂连用7—10天;或用冬瓜60g,薏仁米30g,水煮食用,每天1剂,连用7~8天。
平时预防痱子和痱毒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强室内通风散热措施,安装空调机,井适当开机,以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高温作业者、产妇等特别注意,衣着不可过多,应宽大舒适,避免闷热。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澡,勤换衣,保持汗液通畅。洗后要擦干浴水,使皮肤清洁干净,适当扑布痱子粉,以防毛孔阻塞。一旦患病,瘙痒时不要用热水烫、肥皂水洗,也不要用手抓,防止发生痱毒。要注意饮食卫生,多喝绿豆汤、金银花露,或常吃西瓜。夏季少食辛辣、生热食物,多吃苦瓜、冬瓜等只有清暑利湿作用的蔬莱,均可有效地预防痱子、痱毒的发生。
湿疹方一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型湿疹。
湿疹方二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本方适用于湿疹。
湿疹方三湿疹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炎症。湿疹一般可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三种。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的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瘙痒;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演变而成,皮疹主要表现为丘疹、鳞屑和痂皮。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加深,粗糙脱屑,苔藓样变等。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内外因素作用致使风、湿、热蕴结于皮肤而引发的。内蕴心火、脾湿以及素体禀赋不耐是引发湿疹的内因。
本病的中医治法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提供的参考药方如下:
荆芥12防风12白藓皮15丹参12当归10生地15金银花15土茯苓18
薏苡仁24白芷9鸡血藤20赤芍10白术15党参18淮山18乌梢蛇15
湿疹方四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本方养血和血,而“血和风自灭”,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湿疹方五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湿疹方六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湿疹。
湿疹方七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
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国民间小单方》。
湿疹方八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本方出自{中国民间小单方》,适用于湿疹皮肤起红斑,水疮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流黄水。
治慢性阴囊湿疹内服方柴胡1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白薇6克,薏苡仁15克,莲须12克,白藓皮15克,乌贼骨15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2次服,第3煎取液熏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7天为1疗程。
主治:慢性阴囊湿疹,症见阴囊丘疹、水疱、瘙痒异常,臭秽难闻,溃疡渗水,伴口苦咽干,往来寒热,心烦易怒,便秘尿黄等。
湿疹的局部治疗1.急性期
(1)在疾病初期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小疱而无渗液,治宜缓和消炎,避免刺激,可选用湿敷或具有止痒作用的洗剂,常用2%~3%硼酸水湿敷,炉甘石洗剂或2%冰片,5%明矾炉甘石洗剂等。如仅有潮红者可酌用硼酸滑石粉1日多次频频撒扑。
(2)水疱糜烂渗出明显者,宜收敛、消炎,以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防腐收敛性药液作湿敷或罨包,常用的如复方硫酸酮溶液,2%~3%硼酸水,0.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轻度渗出者,可用氧化锌油外涂或氧化锌糊包扎。
2.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干燥、收敛,多选用氯化锌油剂,泥膏或乳剂为宜。可根据渗出糜烂的轻重,皮损浸润肥厚,瘙痒的程度而加入适当的收敛剂、角质促成剂及止痒剂,如3%黑豆馏油,2%冰片,5%黑豆馏油泥膏。
3.慢性期:治疗原则为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根据皮损肥厚,干燥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浓度的焦油类(煤焦油、松馏油、糠馏油、黑豆馏油)软膏或糊剂。损害较薄或轻度糜烂渗出者,可用焦油糊剂,干燥肥厚者可用焦油软膏、焦油酊,常用浓度为5~10%,亦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其它角质溶解剂,如水杨酸或硫黄。对慢性肥厚性湿疹,可在焦油制剂中加入适当浓度的皮质激素,疗效更好。
湿热型湿疹的治疗方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萆??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10g,黄芩10g,丹皮15g,银花30g,连翘15g,苦参10g,苍术10g,萆??10g,黄柏10g,茵陈10g,生甘草6g.热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毒热盛时加大青叶30g;大便燥结加生大黄10g(后下)。
血热型湿疹的治疗方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鲜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30g,黄连6g,山栀子10g,地肤子10g,茜草15g,苦参10g,海桐皮15g,生甘草10g,车前草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湿阻型湿疹的治疗方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1O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血燥型湿疹的治疗方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萆藓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湿疹散湿疹散:黄柏30g,冰片20g,青黛粉20g,苍术5g,白矾10g,石膏10Og.将黄柏、苍术洗净泥土及杂质,烤干后共细粉,白矾、石膏用火烧透后研成粉末。将青黛、冰片制成粉未,各药混后均匀过筛后装瓶备用。
湿疹洗方湿疹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湿疹外敷方湿疹外敷方:马齿苋60g,黄柏20g,地榆15g,苦参10g,苍术15g,上药共加水ml,煎3遍混合备用,用4~8层的沙布或口罩垫于患处湿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适用于急性湿疹。
肛门湿疹方牡蛎60g,苦参60g,黄柏60g,川椒30g,冰片15g,炉甘石1OOg.上药共研细粉,取适量撒布在伤湿止痛膏上,贴于肛门周围,每日1次,用后每晚去掉并用清水洗浴肛周。本方对肛门湿疹有良效。
急性期外治方(1)在疾病初期,仅有皮疹潮红、丘疱疹而无渗液,可用祛湿散或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匀一日多次频频撒扑。若有渗液不多者,用三黄洗剂外擦,每日5~6次。
(2)糜烂、水疱、渗出较多者可用马齿苋60g加水~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或用黄柏,生地榆各30g加水ml,煮沸15~20分钟,冷却后湿敷。亦可用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等各20g煎水待冷后湿敷。
(3)糜烂、水疱、结痂时,用黄连袖或青黛散麻油调搽,1日3次。或祛湿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适量调匀处用,1日2~3次。
亚急性期外治方般用三黄洗剂或青黛散麻油调搽均可,或用祛湿散、新三妙散油调外用,每日3次。
慢性期的外治方①青黛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3次。②青黛膏加热烘疗法,每日1次。③20%猫眼草膏合80%青黛膏,调匀外擦,每日2次。④烟熏法熏疗患部,每日1~2次。
治湿疹方湿疹方:白芷4克,青黛3克,生地、地肤子、马齿苋、败酱草、紫草、荷叶、白藓皮各9克。
痒甚加莲心4克;大便干燥加瓜蒌10克,渗出物多加苦参6克,苡米9克,滑石10克。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由外感风湿热邪,血热蕴毒,外发肌肤所致湿疹。
方解:本方马齿苋、败酱、青黛清热燥湿止痒;生地、紫草养血活血凉血解毒;白芷散风祛湿;荷叶清轻上浮,使药力外透肌肤,全方清热燥湿,活血祛风止痒,达到痒止疹平之目的。
治疗小儿湿疹的偏方1炒淮米、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淮米研细面加香油调成糊状。敷患处,日1次。
疗效:3—5次痊愈。
治疗小儿湿疹的偏方2樟脑、硼砂、冰片各5g.
制用法:共研细末,加入凡士林适量调擦患部,每日2次。
疗效:4—5次痊愈。
治疗小儿湿疹的偏方3地肤子、蛇床子各15g,枯矾9g.制用法:水煎浓液,每天1剂,分2次涂擦患处。疗效:2—3剂痊愈。
湿疹临床常用有效偏方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当进食异性蛋白食物,例如鸡蛋、牛奶、鱼虾等,便可引起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主症为: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疮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色或黄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的潮湿表面,剧烈刺痒,搔后易发生感染。临床常用的有效单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型湿疹。
[方二]
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本方养血和血,而“血和风自灭”,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方三]
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各2次,温热顿服。
本方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方四]
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本方适用于湿疹。
[方五]
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方六]
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湿疹。
[方七]
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
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国民间小单方》。
[方八]
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本方出自{中国民间小单方》,适用于湿疹皮肤起红斑,水疮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流黄水。
治湿疹偏方1方1:鲜马齿苋克。
制用法:加水半脸盆煮沸3分钟,去渣,用药水将新毛巾浸透,湿敷患处,日3次,每次40分钟。
疗效:3-5天痊愈。
治湿疹偏方2荆芥、防风、透骨草、蝉蜕各30克。
制用法:加水4碗,熬5-6滚。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次。
疗效:2-3天痊愈。
治湿疹偏方3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
制用法: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疗效:3-5天痊愈。
治湿疹偏方4鲜地丁适量。
制用法:捣成膏状,外敷患处。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黄,研细面撒患处。3天换药1次。
疗效:2-3次痊愈。
治湿疹偏方5淮米适量。
制用法:微炒,研成细粉。渗出液多者,将药粉直接撒上,日3-5次。渗液少者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搽。
疗效:3-5天痊愈。
治湿疹偏方6石灰粉、香油各适量。
制用法:将石灰粉放入碗中,加香油调成糊状,涂在患处,日3次。
疗效:2-3日痊愈。
治湿疹偏方7生大黄、黄柏、黄连各30克,生乳香、生没药各15克。
制用法:共研成细粉,用茶叶泡浓汁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干了即换。
疗效:1-2日结痂,4-6日痊愈。
湿疹的全身治疗1.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4mg,3次/日,口服。赛庚啶2~4mg,3次/日,口服。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等。
2.镇静止痒剂:对有精神障碍或睡眠不佳者,可酌用氯丙嗪12.5~50mg,3次/日,口服。奋乃静8mg/日,分1~2次口服。眠尔通0.2~0.6g,3次/日,口服。10%水合氯醛5~10ml,用水稀释1~2倍,睡前半小时口服等。但应注意,上述药物本身亦偶有致敏作用,故用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3.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针剂10ml,用等量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4.静脉封闭:0.25%普鲁卡因10~20m1加入维生素C1~2g,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5.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C0.2g,1日3次。维生素Bmg,1日3次。维生素Bmg,1日3次等口服。
6.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若皮损广泛,炎症急剧,按上述方法未能奏效者,方可考虑应用激素。如口服强的松5~20mg/次,3~4次/日。
7.组织胺球蛋白:是由盐酸组织胺和丙种球蛋白混合后制成的注射剂。每2ml内含盐酸组织胺0.15~0.2mg,丙种球蛋白12mg.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岁以下儿童1ml,3~6次为1疗程。
糖尿病方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