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喘证治疗思路及用药特色

SLIGHTHEAT

##

////

一、

冲气上逆

1.肾虚不纳气

肾主闭藏,亦主翕纳,原所以统摄下焦之气化,兼以翕纳呼吸之气,使之息息归根也。有时肾虚不能统摄其气化,致其气化膨胀于冲任之间,转挟冲气上冲,而为肾行气之肝木(方书谓肝行肾之气),至此不能疏通肾气下行,亦转随之上冲,是以吸入之气未受下焦之翕纳,而转受下焦之冲激,此乃喘之所由来,方书所谓肾虚不纳气也。

当治以滋阴补肾之品,而佐以生肝血、镇肝气及镇冲、降逆之药。方用大怀熟地、生怀山药各一两,生杭芍、柏子仁、甘枸杞、净萸肉、生赭石细末各五钱,苏子、甘草各二钱。热多者可加玄参数钱。汗多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各数钱。

薯蓣纳气汤

治阴虚不纳气作喘逆。

生山药一两大熟地五钱萸肉(去净核)五钱柿霜饼(冲服)四钱生杭芍四钱牛蒡子(炒,捣)二钱苏子(炒,捣)二钱甘草(蜜炙)二钱生龙骨(捣细)五钱

此方乃专治阴虚作喘者也。

方中用地黄、山药以补肾,萸肉、龙骨补肝即以敛肾;芍药、甘草甘苦化阴,合之柿霜之凉润多液,均为养阴之妙品;苏子、牛蒡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行,即能引药力速于下达也。至方名薯蓣纳气汤者,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也。

有肾虚不纳气,更兼元气虚甚,不能固摄,而欲上脱者,其喘逆之状恒较但肾虚者尤甚。宜于前方中去芍药、甘草,加野台参五钱,萸肉改用一两,赭石改用八钱。服一剂喘见轻,心中觉热者,可酌加天冬数钱。或用拙拟参赭镇气汤亦可。

参赭镇气汤

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野台参四钱生赭石(轧细)六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去净核)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生杭芍四钱苏子(炒,捣)二钱

验案1

一妇人连连呕吐,五六日间勺水不存,大便亦不通行,自觉下脘之处疼而且结,凡药之有味者,入口即吐;其无味者,须臾亦复吐出,医者辞不治。后愚诊视,脉有滑象,上盛下虚,疑其有妊。询之,言月信不见者五十日矣。然结证不开,危在目前。《内经》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遂单用赭石二两煎汤饮下。觉药力至结处不能下行,复返而吐出,继改用赭石四两,又重罗出细末两许,将余三两煎汤调细末服下,其结遂开,大便亦通,自此安然无恙,至期方产。

验案2

一妇人,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中窒碍不能容受。更他医以为外感,投以小剂青龙汤,喘益甚。延愚诊视,其脉浮而微数,按之即无,知为阴阳两虚之证。盖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而肝肾又不能纳气,故作喘也。为制此汤,病人服药后,未及复杯曰:吾有命矣。询之,曰从前呼吸惟在喉间,几欲脱去,今则转落丹田矣。果一剂,病愈强半,又服数剂,全愈。

2.肝气、肝火,更挟冲气上冲,胃气上逆

有因猝然暴怒,激动肝气、肝火,更挟冲气上冲,胃气上逆,迫挤肺之吸气不能下行作喘者,方用川楝子、生杭芍、生赭石细末各六钱,厚朴、清夏、乳香、没药、龙胆草、桂枝尖、苏子、甘草各二钱,磨取铁锈浓水煎服。

验案

一妇人,年二十余,因与其夫反目,怒吞鸦片,已经救愈。忽发喘逆,迫促异常,须叟又呼吸顿停,气息全无,约十余呼吸之顷,手足乱动,似有蓄极之势,而喘复如故。若是循环不已,势近垂危,延医数人,皆不知为何病。后愚诊视其脉,左关弦硬,右寸无力,精思良久,恍然悟曰:此必怒激肝胆之火,上冲胃气。夫胃气本下行者也,因肝胆之火冲之,转而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此喘逆迫促所由来也。逆气上干,填塞胸膈,排挤胸中大气,使之下陷。夫肺悬胸中,须臾无大气包举之,即须臾不能呼吸,此呼吸顿停所由来也。迨大气蓄极而通,仍上达胸膈,鼓动肺脏,使得呼吸,逆气遂仍得施其击撞,此又病势之所以循环也。《神农本经》载,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吸不归根即吐出),其能降逆气可知。其性温而条达,能降逆气,又能升大气可知。遂单用桂枝尖三钱,煎汤饮下,须臾气息调和如常。夫以桂枝一物之微,而升陷降逆,两擅其功,以挽回人命于顷刻,诚天之生斯使独也。然非亲自经验者,又孰信其神妙如是哉。继用参赭镇气汤,去山药、苏子,加桂枝尖三钱,知母四钱,连服数剂,病不再发。此喘证之特异者,故附记于此。

CAUTION

以上三项作喘之病因,由于肝肾者也,而其脉象则有区别。

阴虚不纳气者,脉多细数;

阴虚更兼元气欲脱者,脉多上盛下虚;

肝火、肝气挟冲气、胃气上冲者,脉多硬弦而长。

SUMMER.TIME.

3.冲气挟胃气上干于肺

痰郁肺窍则作喘,肾虚不纳气亦作喘,是以论喘者恒责之肺、肾二脏,未有责之于脾、胃者。不知胃气宜息下行,有时不下行而转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即可作喘。且脾脉缓大,为太阴湿土之正象,虚劳喘嗽者,脉多弦数,与缓大之脉反对,乃脾土之病脉也。

治宜补脾、和胃、降逆。

滋培汤

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

生山药一两于术(炒)三钱广陈皮二钱牛蒡子(炒捣)二钱生杭芍三钱玄参三钱生赭石(轧细)三钱炙甘草二钱

重用山药以滋脾之阴,佐以于术以理脾之阳。特是脾与胃脏腑相依,凡补脾之药皆能补胃。若但服补药,壅滞其传送下行之机,胃气或易于上逆,故又宜以降胃之药佐之,方中之赭石、陈皮、牛蒡是也。且此数药之性,皆能清痰涎,利肺气,与山药、玄参并用,又为养肺止嗽之要品也。用甘草、白芍者,取其甘苦化合,大有益于脾胃,兼能滋补阴分也。并治一切虚劳诸证者,诚以脾胃健壮,饮食增多,自能运化精微以培养气血也。

验案

一人,年二十二,喘逆甚剧,脉数至七至,用一切治喘药皆不效,为制此方。将药煎成,因喘剧不能服,温汤三次始服下,一剂见轻,又服数剂全愈。

SUMMERof

二、

大气下陷

于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以司肺脏之呼吸,而此气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愦,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

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

升陷汤

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叁伍不调。

生箭耆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

CAUTION!

(1)寒饮结胸:其证多得之力小任重,或枵腹力作,或病后气力未复勒于动作,或因泄泻日久,或服破气药太过,或气分虚极自下陷,种种病因不同,而其脉象之微细迟弱,与胸中之短气,实与寒饮结胸相似。然诊其脉似寒凉,而询之果畏寒凉,且觉短气者,寒饮结胸也;诊其脉似寒凉,而询之不畏寒凉,惟觉短气者,大气下陷也。且即以短气论,而大气下陷之短气,与寒饮结胸之短气,亦自有辨。寒饮结胸短气,似觉有物压之;大气下陷短气,常觉上气与下气不相接续。

(2)虚喘:按大气下陷之甚者,其努力呼吸,迫促异常之状,与喘之剧者,几无以辨。然喘证无论内伤外感,其剧者必然肩息(《内经》谓喘而肩动者为肩息);大气下陷者,虽至呼吸有声,必不肩息。盖肩息者,因喘者之吸气难;不肩息者,因大气下陷者之呼气难也。

“大气下陷之喘,其脉多迟而无力,尺脉或略胜于寸脉”

“不纳气作喘者,其脉多数,或有浮滑之象,或尺弱寸强”

附:

回阳升陷汤

治心肺阳虚,大气又下陷者。其人心冷,背紧恶寒,常觉短气。

生黄耆八钱干姜六钱当归身四钱桂枝尖三钱甘草一钱

理郁升陷汤

治胸中大气下陷,又兼气分郁结,经络湮淤者。

生黄耆六钱知母三钱当归身三钱桂枝尖钱半柴胡钱半乳香(不去油)三钱没药(不去油)三钱

胁下撑胀,或兼疼者,加龙骨、牡蛎(皆不用煅)各五钱,少腹下坠者,加升麻一钱。

醒脾升陷汤

治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

生箭耆四钱白术四钱桑寄生三钱川续断三钱萸肉(去净核)四钱龙骨(煅捣)四钱牡蛎(煅捣)四钱川萆薢二钱甘草(蜜炙)二钱

为奥运健儿喝彩

No.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jg/86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