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泽漆汤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这是一节。咳而脉浮为在表啊,在表得解表,但是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得简约,不是一般咳嗽,我们就用厚朴麻黄汤啊,不是的。
那么这个方子与小青龙汤很类似,主治差不多。当然我们要参考小青龙汤的应用。类似小青龙这么一种咳逆上气可以用的,所以不是说是咳嗽就用的。
咳而脉浮是在表,也是有内饮,没内饮这个方子也不行,我们分析分析这个方子知道了。所以它与小青龙汤不同,它去了桂枝,去芍药。这个麻黄这个药要配伍桂枝发汗厉害,它去了桂枝,反而加上石膏了,这个发汗作用就很小。
那么小青龙汤也有加石膏的,小青龙汤烦躁的话加石膏,它不烦躁没有加石膏。那这个加石膏呢,这个方剂也是烦躁,但要是麻黄要是配合大量的石膏啊,反倒治汗出,咱们看那个麻杏石甘汤吧,治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者,它那个有麻黄还治汗出,它就是没有桂枝,它有石膏。那么这个方子呢,我们根据这一点,不是个大发汗药。
另外它加上杏仁厚朴,杏仁厚朴咱们知道都治喘的,所以这个方子偏于治喘。那如果近似小青龙汤证,不需要大发汗,而喘反倒重,可以用这个方子。
所以我们临床上,对这个方剂你得弄清楚。那么这个方子呢,比较上说,比小青龙汤用起来还平稳得多。那其它也是大同小异了,它搁小麦又是补虚了,小麦还是有些营养,旁的作用也没有。
也就是说小青龙汤证无需大发汗,而偏于喘这方面多的话,可以用这个方子。我们用的时候要根据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就是咳逆倚息不得卧了,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这类情况。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脉沉,脉沉不光是在里,我们讲到后头《水气篇》就有。脉得诸沉当责有水啊。
这个水饮也能致咳,这个水饮往上压迫横隔膜,比如胃虚停水多,压迫这横隔膜,我们方才讲,人这个呼吸,肺随着呼吸一张一合,一合的时候肺往下,往下横隔膜也得随着它往下,可胃里有水,往上压迫,横隔膜不得往下,呼吸就困难不舒,它也影响咳,影响喘。那这个脉沉指有水说的,所以用泽漆汤。
泽漆汤就是个下水的药,这个方子也很有意思,它以泽漆为主,这个泽漆你们看看用多少,三斤,这个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药非常好,利水不伤人的,所以它大量用,搁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取一斗五升。
古人这个一斗就是咱们这个茶杯四茶杯,一升就是一茶杯,你看我们现在喝药,古人说每一回饮一升,一升就一茶杯,不是现在那升斗,大升,那人胃得撑坏。用这个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单独搁的,取这个泽漆汁。
另外半夏、紫参,也有搁紫菀的,生姜、白前、甘草、黄芩、人参、桂枝这些药各三两。它把这几味药啊,弄碎,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这个泽漆不是先煎了嘛,那药汁里头加这些药,再煮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这个要频服。一回吃五合,到夜把它吃完。所以这个药很平稳,我们看分析这个药,这个药啊,既用泽漆下水利小便,同时用人参、甘草、生姜,这是健胃啊。凡是里有停水,都是胃虚,所以要用这种健胃的药。
其它的药啊,都是下气止咳,你看半夏啊,紫参啊,白前啊,都是。黄芩它是协同泽漆去热,内有停水,常常也是会有郁热。
这个咱们《伤寒论》里有。胁下有水气,表不解嘛,这个表热不除。所以也搁点黄芩啊,佐泽漆以去热。
另外搁些健胃安中的药,恢复胃啊,胃不恢复还停饮,这个水去了,旁的水还生。那胃恢复了,它就不再停水了。那另外有下气止咳的那些药,半夏也下气啊,同时它也去水。所以这个药主要是安中健胃、利尿止咳、下气止咳这么一种主治,这个方子也挺好。
这就是说,我们在治一般的咳嗽、喘的时候,他这个脉啊都是原则上的,如果浮,你还得在表上求。它只举一个厚朴麻黄汤,不一定厚朴麻黄汤。如果像我们前头讲的,喉中水鸡声呢,你可以用射干麻黄汤也一样啊。
那么其它的是小青龙汤证,用小青龙汤也一样。它这个是举个例子,所以《金匮要略》它这个书啊,不那么像《伤寒论》讲的那么具体。因为你有了一般的知识了,有了一般的对于辨证施治的认识了。所以这个书啊,就是提一个纲领而已。
那如果里头有水呢,那你就去水嘛。它也举个例子。你看我们去水的药也有的是啊。你像咱们在后头的《痰饮篇》里头就有了。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这都是的。
石涛山水八月一日
转自半癫大师馆藏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本号所发布的资料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涉版权立删。
皂荚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6.4)
麦门冬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6.3)
射干麻黄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6.2)
甘草干姜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6.1)
肺痿肺痈-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5)---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肺萎篇)
炙甘草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大黄蟅虫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7)---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酸枣仁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薯蓣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5)---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八味肾气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4)-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黄耆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小建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胃是生之本-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4.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2)
马刀侠瘿-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4)---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天雄散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桂枝龙骨牡蛎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论虚劳-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黄耆桂枝五物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越婢加朮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6)---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崔氏八味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朮附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4)---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千金》三黄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3)-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古今录验》-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乌头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2)
桂枝芍药知母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0.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1)
风湿关节痛的病因-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0.1)---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历节篇1)
古人对中风的看法有误-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9)---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风篇)
《外台》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蜀漆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8.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白虎加桂枝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2)---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鳖甲煎丸-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7.1)---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升麻鳖甲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6.3)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狐惑篇)
甘草泻心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6.1)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狐惑篇)
百合滑石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8)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瓜蒌牡蛎散-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7)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洗方-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6)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地黄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5)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鸡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4)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滑石代赭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3)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知母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2)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百合病的总纲-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5.1)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篇)
一物瓜蒂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4.2)---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暍篇)
白虎加人参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4.1)---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暍篇)
甘草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9)---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白术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8)---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桂枝附子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7)---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防己黄耆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6)-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5)---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麻黄加朮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4)---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风湿病不可火攻-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3)---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风湿性关节痛-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2)---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
湿家无下法-痉湿暍病脉证第二.(湿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3.1)
大承气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4)
葛根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3)
栝蒌桂枝汤-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2)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痉篇)-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2.1)
五行五运.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第一-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1)
总目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