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良医,找良方,保健康!
—良医千方
李佃贵
国医大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首届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全国著名脾胃病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科技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高校设置委员会评审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主任。李佃贵行医50余年,德医双馨,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首创浊毒理论,有效逆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并擅长从浊毒论治多种脾胃病及内科杂病。
浊毒理论
创立“浊毒理论”及“化浊解毒”疗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之一,患者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在此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被视为胃癌前病变。
在临床实践中,李佃贵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用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这样的病人,大都舌苔黄厚黏腻,大便黏腻不畅。按照传统中医理论,这是湿热中阻,脾失运化,但李佃贵认为,这其中应该还有更加贴切的理论解释,而且应该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治法。
于是,李佃贵开始有意将脾胃病方面的基础理论进行临床验证,并在治疗中细心观察病例,加以认真分析和总结。经过多年研究,李佃贵发现这些患者体内大多有浊气有毒邪,属于“浊毒证”,应该以创新跳出固有模式,化浊解毒。一个新的理论在他心中逐渐成熟起来,这就是“浊毒理论”。
浊毒,是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也是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正常排出、蕴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而浊毒证,就是以浊毒为病因,使机体处于“浊毒状态”而产生特有临床表现的一组或几组症候群。
基于“化浊解毒”的路径,李佃贵摸索出了“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步调胃法,使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有效率大增。
“浊毒理论”始于内科脾胃病,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肝病、心脑血管病、肾炎肾病、尿毒症、风湿免疫病以及外科、妇科、皮肤科、五官科等50余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化浊解毒”疗法,也扩展到18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浊毒证重点研究室和河北省浊毒证重点实验室等相继成立,李佃贵著述的《中医浊毒论》等10余部学术专著已经出版。他还发表、指导撰写论文余篇,获各类科技进步奖30余项。数万名患者,也因浊毒疗法而深深受益。
行医尽量开便宜药,对患者耐心解释深奥理论
临床案例
溃疡性结肠炎浊毒证的临床类证
气滞浊毒证
临床表现: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致腹痛泄泻,脓血便,攻窜作痛,腹痛欲便,便后痛减,或伴胸胁胀闷、食少腹胀、善太息、矢气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肠镜显示: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
治则:行气理肠,化浊解毒。
方药:陈皮、白术、芍药、防风、柴胡、木香、藿香、白豆蔻。临证加减:便中伴有脓血者,加凤尾草、败酱草、黄连;排便不畅、矢气频繁者,加枳实、槟榔理气导滞;大便夹不消化食物者,加神曲、麦芽;胸胁胀痛者,加青皮、香附疏肝理气;夹有黄白色黏液者,加黄连清肠燥湿。
脾虚浊毒证
临床表现:素有脾胃虚弱或久病浊毒伤脾致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腹部隐痛喜按,腹胀肠鸣,或伴纳差食少、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肠镜显示: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形黏膜。
治则:健脾理肠,化浊解毒。
方药: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砂仁、薏苡仁、芡实。临证加减:便脓血黏液者加地榆、仙鹤草、槐花;大便白冻、黏液较多者,加苍术健脾燥湿;腹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乌药、枳实理气止痛;久泻气陷者,加黄芪、升麻、柴胡升阳举陷;脾虚兼气滞者,宜佐以佛手、白梅花、橘皮理气而不耗气之品。
血瘀浊毒证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脓血便,便紫暗或黑,腹内包块,压痛明显,痛处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细。肠镜显示:黏膜紫暗、粗糙不平呈细颗粒状增生,肠腔狭窄或纤维化。
治则:活血理肠,化浊解毒。
方药:蒲公英、黄连、虎杖、红藤、白蔻仁、薏苡仁、当归、红花、三七粉。临证加减:身热甚者,加葛根、金银花、连翘解毒退热;出血多者加血余炭;便血鲜红者,加丹皮、旱莲草凉血行瘀。
阴虚浊毒证
临床表现:腹痛隐隐,脓血便减少,仍有腹泻,伴五心烦热,头晕眼花,午后发热,盗汗,舌红苔少或花剥,脉弦细。肠镜显示:血管模糊,伴有质脆、触之易出血,假性息肉病、隐窝脓肿。
治则:滋阴理肠,化浊解毒。
方药:白蔻仁、飞扬草、黄连、乌梅、五味子、石斛、女贞子。临证加减:大便伴脓血者,加秦皮、生地榆;腹痛甚者,加徐长卿;脐周疼痛者,加红藤;倦怠乏力者,加党参、茯苓、炒扁豆健脾化浊;久泻反复发作可加石榴皮、山萸肉、芡实;阴虚有郁热者,可酌情配黄芩、蒲公英、石见穿等清热解毒,并可加白及以护膜宁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病机是浊毒相关为害。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肠部,导致肠部细胞、组织的浊化,即病理损害过程;浊化的结果导致细胞、组织的浊变,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器官,使之代谢和机能失常,乃至机能衰竭。浊毒之邪黏滞不解,损伤脂膜肠络是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反复难愈的关键所在。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病性多样的证候群,可通过多种病机证素的组合,做出证候诊断。处于同一病变阶段的患者,表现出相同或相近的基本辨证要素。单纯的浊毒证相对很少,浊毒常与气滞、血瘀、脾虚等夹杂出现,表现为浊毒证的不同类证。本文以浊毒证为主证,辨兼证,析类证,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类证,归纳了气滞浊毒、脾虚浊毒、血瘀浊毒、阴虚浊毒的证治规律,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细化辨证、用药及探索同病类证具有一定价值。
转载:中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