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法解读伤寒论

山东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提纲;脉浮是医生客观感觉到的,头项强痛而恶寒是病人的主观感受的,太阳病是由医生的客观的客观的现象与患者主观感受的症状共同组成要素完成诊断,缺一不可。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有出汗的,有不出汗的;脉浮,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脉缓是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病有发热的,有不发热的,必要条件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张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伤寒一天,病位在太阳,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传少阳,若躁烦,脉数急者传阳明,此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二三日只见太阳病,脉浮。肌肉酸痛,恶寒发热或未发热。不见少阳

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不见阳明,口干舌燥,

喜饮凉饮,烦躁不安,汗出恶热,大便闭结,小便黄,脉洪大。仍然在太

阳为不传,用解表。

太阳病二三日不传阳明,少阳不代表就不传变。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

者,小建中汤主之,说明表邪内传心---

太阳误治或者内陷出现阴表证,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误治或者陷太阴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

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伤寒可以三阳中传变,同样可以在三阴中传变,疾病处在动态中变化,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温疫为异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所宜不同,方说宜辨,是以略述其要。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温病不可纯用发汗解表发,

治疗温病古方

葛根龙胆汤治伤寒三四日不瘥,身体烦毒而热方。

葛根(八两)龙胆大青(各半两)升麻石膏葳蕤(各一两)甘草桂心芍药黄芩麻黄(各二两)生姜(二两)

上十二味?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取八升,纳余药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葛石膏汤,

疗伤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热,其脉滑数,昏愦,身体壮热,沉重拘

挛。或时呼呻而已攻内,体犹沉重拘挛,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汤则挛急不

瘥,直用汗药则毒因加剧,而方无表里疗者,意思以三黄汤以救其内,有所

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汤方。

石膏黄连黄檗黄芩(各二两)香豉(一升,绵裹)栀子(十枚,擘)麻黄(三两,去节)

煎服法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并服出汗。初服一剂小汗,其后更合一剂,分两日服。常令微汗出,拘挛烦愦即瘥。得数行利,心开令语,毒折也。忌猪肉、冷水。

《小品》:漏芦连翘汤

疗伤寒热毒变作赤色痈疽、丹疹、肿毒,及眼赤痛生障翳,悉主之方。兼疗天行。

漏芦(二两)连翘(二两)黄芩(二两)麻黄(二两,去节)白敛(二两)升麻(二两)甘草(二两,炙)大黄(三两,切)枳实(三两,炙)

煎服法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相去二食顷更服。热盛者,可加芒硝二两。忌海藻、菘菜等物。

石膏汤是表寒里热,表寒肌肉关节酸痛,里热,而且是热在营份津液未伤黄

连解毒汤,加石膏豆豉,此方热入阳明营份,表证有麻黄证,辛温解表伤其

津液,苦寒清热容易内陷,在伤寒论里面,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

白虎加桂枝汤,竹皮大丸,这些都是阳明热在气份,白虎汤。如果热进一步

发展,热在营份,有用三黄泻心汤,栀子豉汤这时有表证,还有一个情况就

邪气留恋在表又有内陷于里,难道还按先解其表吗,再清其里吗?应该可以

同时双解表里,应该可以三黄泻心汤加麻黄,如果是表阴证麻黄附子细辛汤,

或者可以用此方,身重挛急就是表证的证据,这种情况是麻黄证比较多,如

果津液不足那么进入血份了,津液足的情况下应该是麻黄证,这里用苦寒清

热,还有一种情况热进一步发展,热入血份,犀角地黄汤证如果还有表证怎

么办,我想入血份应该津液以伤如果有表证应该用桂枝解表,伤害论里面津

液亏损有表证都用桂枝解表,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应该就是这样情况,

温病学派遇到这种情况处理比伤寒方法处理好,阳明里热伤津明显又兼有表

证,按照伤寒论原则先里后表,可是解表更伤津耗气以助内热,清里又有表

邪内陷……出现陷胸症、热陷肠胃等、应用温病方法效果不错,

比如年10月,邱男26岁、武警官兵、全身肌肉酸痛发热39度四天、

恶寒无汗、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口干口苦、面色赤红,眼

睛充血明显、大便正常,小便黄赤、脉弦数,舌红苔薄、这个是流感病毒

冬温。

本人医案

太阳少阳阳明和病

荆芥10克,薄荷10克、连翘30克、银花20克、蝉衣10克、僵蚕10克、

黄芩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党参20克,三幅一幅退

热三幅咽喉肿痛消除。

年。欧阳男26岁,体瘦,面色青黄,寒战高热,咽喉红肿痛,扁桃体

有大量的黄色脓液,急性左侧附睾肿大疼痛,小便刺痛明显,尿频,脉浮数,

舌红有乙肝史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

吴茱萸5克,通草5克,银花藤60克,金银花30克,蜈蚣2条,地龙10.

玄参20克.桔梗10。荆芥10克五付后病人恢复正常,后用柴胡桂枝汤巩固

风温之病,脉阴阳俱浮,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其形状不仁,嘿嘿

但欲眠,下之者则小便难,发其汗者必讝言;加烧针者则耳聋难言,但吐下

之则遗矢便利,如此疾者,宜服葳蕤汤方。

葳蕤白薇麻黄独活杏仁川芎甘草青木香(各二两)石膏(三两)

上九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取汗。若一寒一热,加朴

硝一分及大黄三两下之。如无木香,可用麝香一分。(《小品方》云:葳蕤

汤,治冬温及春月中风伤寒,则发热,头眩痛,咽喉干,舌强,胸内疼,心

胸痞满,腰背强,亦治风温)大家可以看出这个方子就是麻杏石甘汤加玉竹

白薇独活川芎青木香。风温病是太阳阳明合病伤了啦津液

本人医案

年11月,黄女7岁,咳嗽一周,体质结实,发热体温37.6°发热无汗

恶寒不明显,口干多饮。夜间咳嗽严重,连续咳嗽两个小时方可入睡,无痰,

大便干结,唇红舌红,苔黄腻,脉数,时期流感季节。

冬温炙麻黄3g生石膏30g苦杏仁6g炙甘草6g柴胡6g黄芩5g姜半夏5g生姜10g玉竹6g连翘10g青蒿6g竹茹10g豆蔻3g参须5g前胡6g两幅当夜热退咳嗽除。

葳蕤汤方裁剪治疗太阳温病

玉竹20克麻黄10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豆寇6克甘草10,竹茹20克石膏30克,青蒿15克

此方宣肺润清透化湿与湿温三仁汤温燥化湿相似

太阳温病与阴太阳温病的区别在口干否。

太阳温病口干,咽喉干痛,乏力嗜睡头痛

少阴温病口水增多,咽喉疼痛,乏力嗜睡,头痛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后世医家用热重安宫牛黄丸,风重用紫雪丹,湿浊用至宝丹,中医界流传

着“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之说。

其实都是阳明重症而已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后世医家用四逆汤或者四逆加人参汤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

可以用风引汤紫雪丹,

风引汤除热瘫痫。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

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本人医案

李男6岁。手足口医院住院一个月,出院时仍然出现惊厥,烦躁不安,体瘦,食欲不佳,大便干结,舌红脉细,出风引汤加班羚角15克七副,复诊时不再有惊厥,后有用柴胡加龙牡汤巩固,

安宫牛黄丸案例

男8月,陆男17岁头痛一年余,医院治疗半年效果不明显,诊断为血管痉挛性头痛,经过朋友介绍来看,头顶隐隐作痛日夜不停,用脑则头痛加重,以致不能正常上学,体黑瘦,筋骨体质,面色赤黑,口干唇红,摸着他四肢冰凉,可是他自己一点都不觉得冷舌红苔薄,尿黄大便偏干脉沉细,当时我给开平肝息风之方,镇肝息风汤,升降散,天麻钩藤饮,同时针灸前后治疗两个多月症状明显缓解,可是好景不长一次感冒打回原形,病人仍然头痛难耐,病人这么信任我心理有点内疚,无奈之举,开出安宫牛黄丸三颗。当时安宫牛黄丸比较贵,每次吃半粒一天两次,第二天及时反馈信息,病人自己一次吃一颗半个小时后四肢发凉,头晕乏力,头痛减轻,改成半粒没有不适,后连续吃七颗安宫牛黄丸从此头痛治愈,至今十六七年未再犯。

这里为什么用安宫牛黄丸?这里给大家说个一故事。年5月刘女68岁找我看病,说了她一段传奇的经历,她十八岁时发精神病,衣裤不穿,到处乱走,身上如冰,他父母找我们当地名医刘远秋挂号5毛钱开了两粒安宫牛黄丸,顿服,当时安宫牛黄丸5元钱一颗,六十年代那是天价概念,老先生的挂号也是天价概念,老先生还发出话来,死也是个药,活也是这个药,死了不要找他麻烦,活了不要谢他,死活自己决定。听老人说刘远秋先生治疗急症非常厉害,解放前两匹白马方圆百里出诊。他治疗急症都是与病人家属这样交代的生死自己定夺,吃了两颗当时就昏死,家人都以她为死了,席子裸放在门板上等待棺材,第三天晚上她苏醒了把家人吓坏了,从此以后她风癫就没有再犯了,四十年过去了。我心中有一个愿望想收集老先生医医案和著作。用安

宫牛黄丸的经验是他这里来的,真热假寒可以用安宫牛黄丸,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把这两条定义来理解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是发于阳。

无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是发于阴

这两情况都是伤寒我根据古经方家的分类法;发于阳的叫阳伤寒,

发于阴的叫做阴伤寒,根据伤寒论可以分为阳伤寒篇与阴伤寒篇,

阳伤寒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病其实就是整个阴伤寒表述,里面有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等

阴伤寒可以与阳伤寒对应分为,阴太阳,阴阳明,阴少阳,阴太阴

这样可以解释麻附辛什么发热?真武汤为什么发热?

在伤寒三阳病篇中有合病并病,而阴伤寒没有合病并病的论述,从理论来推

导厥阴病就是阴伤寒的合病并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jg/7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