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药崧蓝

崧蓝

菘蓝(学名:IsatisindigoticaFortune)又名茶蓝、板蓝根等。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来源:干燥叶及根,根入药称“板蓝根”,叶入药称“大青叶”。

使用注意:适宜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注意防霉。

性状鉴别

菘蓝是一个形态上有较大变异的种,其茎生叶的基部有箭形、圆形的不同类型,果实的形状、大小也不一致。崧蓝根条较细呈圆柱状,弯曲,长约20cm,直径3-8mm。根头部稍微大,凹凸不平,近根头部有许多疣状突起。表面呈灰黄色或黄褐色,有纵皱及枝根痕。质实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弱,味淡。

采收加工

春播的菘蓝可分别于7月上旬、9月上旬、10月中下旬采收3次;夏播的一般在次年4~5月、7~10月间采收2~3次。第一次采收的叶子最好,第二次稍差,均可加工成青甙;第三次采收的质量最差,不制青甙,仅作大青叶入药。采收大青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贴地面割去芦头的一部分,此法新叶重新生长迟,易烂根,但发棵大,根部粗壮;二是从植株基部离地面约2厘米处割取。此法新枝叶萌发快,能提高产量。一般采用后者。

附方

1、菘蓝治流行性感冒: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2、菘蓝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3、菘蓝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

用法用量

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

故事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民茹毛饮血,常常生病而无药医治。神农氏为了寻找治病的草药,每日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据说,他每天都随身携带崧蓝,用以解毒。有一天,他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所带的板蓝根不幸用完,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后人为了怀念神农氏,常在药铺里挂着神农氏的画像,画上的他浓眉大眼、笑容可掬,腰围树叶,手执崧蓝。

编辑:王雪颖(菘蓝)

责编:陈佳颖

指导:尤伟静孟振豪

审核:宁卫本草社文案组

技术:宁卫本草社新媒体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jg/5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