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继东阿阿胶、马应龙、云南白药公告产品涨价后,佛慈制药自今年3月1日起,将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出厂价均上调17.6%,零售价也将相应进行调整。
近期又有消息传出,昆明中药厂生产的天麻祛风补片、六味地黄丸、桑菊银翘散零售价格在昆明市场翻了一倍。
近两年国家严格整顿中药材批发市场,对含量达不到药典标准的,硫磺、重金属、农残、黄曲霉菌、灰分超标的药材统统拒之门外,这样以来,产地初加工和市场经营户犯难了,为了达到合格的药材,不能用硫磺熏蒸,只有用电炕烘干,为了避免药材霉变只有把货放在冷库里,无形中增加了成本,例如:菊花,用硫磺熏蒸后晒干的卖价20元,用电炕烘干的无硫货则卖24元。
由于中药材在初加工、储存、干燥等过程中增加了成本,卖出货的价格自然要高些。一般的统货买到手经过几遍筛选、再到包装出售,不但折秤,而且需要雇工费,1公斤加上几块钱的人工费很正常的。
由于纸箱价格上涨,导致用纸箱包装的药材又增加不少费用,尤其中成药使用纸箱量较大,这也是中成药涨价的因素之一。
据有关媒体报道,年1月,全国约有57家纸厂的废纸均价涨了30-元/吨,今年5月成品纸市场再次掀起涨价潮,白板纸、瓦楞纸、箱板纸等价格全面上调,各纸种涨价幅度在每吨-元不等。随着人工成本等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涨,未来一段时间内,药企尤其是中成药企业的产品涨价趋势还将持续。
近年来不但中成药价格上涨,而且中药饮片也在悄然涨价。导致中药饮片涨价的原因也与国家药市整顿和环保治理有关。据几家饮片厂负责人反应,中药材饮片涨价主要是加工成本提高,按照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有些中药饮片必须由饮片厂自行加工,不得从产地或市场个体经营户手中购买。
如:黄芪、甘草、党参等大宗药材,以前都是从产地或市场上直接购买加工好的,经过筛选炮制即可销售,如今,必须由厂家直接加工,这样就增加了不少费用。首先,人工费,从产地购买原料,如果是鲜货,就需要多台机械开工,因为鲜货不能长时间存放,必须在几天内加工完毕。加工后需要烘干,以前烘干都是烧碳,如今,查环保只能改电炕,工业用电价又高,比烧煤炭高出不少成本。
如果购买干货,需要蒸汽炉蒸后再进行切片,如今,蒸汽锅炉也改成用电的,加工成本多比以前高出不少。无论是购买鲜货或是干货加工,加工成饮片后多有损耗,这也是成本增加的原因之一。
其次,中药饮片炮制,因为炮制需要水洗,肯定有污水。为了环保,生产厂家必须进行污水处理,而污水处理必须购买处理污水设备,这又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成本。
为了保证药材饮片质量,对有效含量、重金属、农残、硫磺、灰分超标,必须检测,而且,批批都要检测。购买检测设备,需要上千万元,还需要各种试剂,更需要有专业人员,这一切都要计算在中药饮片成本内。据一位饮片厂负责人介绍,如今,饮片厂加工的饮片成本比前几年增加了大约20-30%。
虽然近几年多数药材价格在下滑,但是,中成药或饮片厂家因加工、炮制需增加不少人工费,同时,烘干,包装等硬件成本也在增加。例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价格上涨,都是因为人工费、包装材料价格上涨推高的。
近期我到一家中医馆抓汤药,同样的几种中药,一样的剂量,价格比一个月前则高出了50%。我问价格怎么高出这么多,他们告诉我提价了。我说,今年以来中药材原料价格普遍下滑,为何中药饮片提价。他们说,因为国家对饮片质量管理严格,又查环保,加工成本增加了。
我从中医馆买的饮片有柴胡、桂枝、炙甘草、白豆蔻、黄连,升麻六个品种。
以下是各品种数量,中医馆售价及折千克价和市场售价对比一览表
品名
数量
医馆售价
折千克价
市场饮片统货
内蒙产优质货
柴胡
50克
15元
元
65元/千克
元/千克
桂枝
3.5元
35元
5元/千克
7元/千克
炙甘草
50
6.1元
元
6.5元/千克
30元/千克
白豆蔻
50
11.2元
元
60元/千克
65元/千克
黄连
50
22元
元
元/千克
元/千克
升麻
30
4.5元
元
38元/千克
40元/千克
从列表中不难看出,中医馆或药店卖出的饮片价格比市场价普遍高出4-5倍,低者也在2倍以上。
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中药饮片涨价有着多种因素,中药材原料不能背这口黑锅,因为近几年多数中药材原料价格是下滑的,而且,有的品种跌幅较大。以三七为例子:年三七价格涨至元/千克(头)以上,近几年价格跌至元上下,-年最低价跌至元左右,目前市场价元。
以下是近几年价格跌幅较大的药材一栏表单位:元/千克
品种
规格
近几年高价
近几年低价
目前价格
太子参
贵州产中统
年元
年33元
85元
白胡椒
国产统货
年元
年35元
36元
白及
统货
年元
年元
元
白芍
统
年24元
年13元
13元
白术
安徽产统货
年38元
年12元
22元
巴戟天
肉
年元
年45元
65
百合
湖南产大统
年70元
年19元
40元
板蓝根
东北产统
年30元
年7.2元
7.8元
柏子仁
山东产统货
年元
年48元
70元
北沙参
河北产统
年38元
年16元
17元
草果
云南产统
年元
年36元
58元
车前子
江西产统
年40元
年16元
17.5元
当归
甘肃产草把
年50元
年24元
35元
党参
甘肃产白条中统
年元
年18元
48元
地肤子
东北产统
年35元
年4元
9元
防风
河北产籽播
年38元
年13元
19元
佛手
广东产统
年元
年22元
35元
茯苓
安徽产块
年27元
年13元
14元
覆盆子
浙江产统
年元
年40元
元
干姜
云南产片
年28元
年13
14元
葛根(粉)
广西产大丁
年26元
年6.5元
7.5元
夏枯球
家种较广
年23元
年11元
15元
杭菊花
浙江产饼
年75元
年40元
50元
红参
小抄
年元
年元
元
金蝉花
安徽产统
年元
年70元
元
金银花
山东产统
年元
年75元
元
桔梗
安徽产统
年88元
年17元
23元
紫菀
安徽产水洗
年23元
年7元
16元
莲子
山东产白
年50元
年19元
22元
麦冬
四川产统
年元
年39元
76元
猫爪草
河南产家种大
年元
年45元
76元
玫瑰花
山东产头茬
年元
年24元
38元
牡丹皮
安徽产刮皮统
年38元
年18元
18元
胖大海
进口圆果
年元
年65元
元
三棱
浙江产片
年34元
年8.5元
9元
沙苑子
山西产统
年元
年15元
28元
白前
湖北产统
年元
年8.5元
22元
山药
河南产毛条
年43元
年7.5元
10元
半边莲
江苏产统
年40元
年6元
6元
射干
河北产片
年80元
年26元
40元
生地
河南产统
年14.5元
年7元
8元
蛇床子
较广统
年45元
年9元
9元
川乌
四川产统
年70元
年13元
17元
菟丝子
内蒙产统
年80元
年22元
22元
桑葚
较广黑
年24元
年12元
15元
附子
四川产黑顺片
年元
年25元
28元
玄参
湖北产统
年15.5元
年7.5元
10元
瓜蒌
较广全
年30元
年15元
15元
玉竹
湖南产统
年72元
年21元
24元
元胡
陕西汉中
年81元
年42元
42元
泽泻
四川产统
年24元
年7.5元
15元
浙贝母
浙江产统
年元
年50元
50元
栀子
江西产红统
年38元
年17元
17元
广藿香
广东产统
年19元
年7元
11元
槐米
较广统
年60元
年11元
11元
猪苓
陕西产小统
年元
年65元
65元
草决明
国产统
年10元
年4元
4.5元
白芷
安徽产统
年16元
年4.5元
8元
牛蒡子
甘肃产统
年37元
年10.5元
14.5元
知母
安徽产统片
年22元
年6.5元
13元
从以上列表中的60个品种不难看出,跌幅多达三分之二,未列入本表中跌幅在10%--30%的品种更多。因此,把中成药或中药饮片价格上涨归罪于原料药材,实在是冤枉了,这口黑锅原料药材不能背。
-END-
*文章均为药通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药材资源分布图》
手绘大师花费半年时间手工描绘药材品种,它是一件好的工具,更是一件工艺品。
规格:1张
价格:元
点击购买郑智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