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孟景春教授的一则精彩医案,更见证了《*帝内经》所言:“百病生于气”。此案对于临床上其他相关怪病的治疗,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一、中医的优势与特色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关联性的认识。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的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详细内容]
受气候和环境影响,立秋以后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本期三九选取中医名家万友生治疗鼻炎医案,其案例典型、用药精当,值得学习,案例后附简要分析帮助理解,希望对大家临床治疗有所启发。名医经典案患者,男,26岁。年5月30日初诊。患者经常鼻塞流涕,耳鸣,右耳闭气,右鼻孔及右耳均闭塞甚,右项强痛并有发麻感,纳可[详细内容]
医案一男,13岁,发热39度,恶寒。无咽痛,无咳嗽,咽部轻度充血。自诉上学午休空调太冷。此孩子自幼体弱,易外感。处方:葛根30,炙麻*10,桂枝10,白芍10,生姜6,炙甘草5,大枣20。两剂,嘱啜热粥,频频饮药。两日复诊,热不退,咽痛加剧,仍时恶寒,时发热,药轻病重,有入里化热之势。本次加炙麻*至[详细内容]
人物简介钱乙,字仲阳。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他本来和吴越王钱俶有宗属关系,祖籍浙江钱塘,后祖父北迁,遂为东平郓州(今山东郓城县)人。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著名儿科专家钱乙撰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详细内容]
湖岳村叟医案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详细内容]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众多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患者敬重,学生赞扬。所收弟[详细内容]
1、升阳补气汤《内外伤辨》卷中。厚朴(姜制)1.5克升麻羌活白芍药独活防风甘草(炙)泽泻各3克生地*4.5克柴胡7.5克上为粗末。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枣2枚,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大温服。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耐寒热,饭后昏闷,怠情困倦,五心烦热。2、升[详细内容]
1.汤证:桂枝汤(12)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处方:桂枝6g芍药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4枚应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详细内容]
在临床诊疗中,笔者采用运气方治疗顽固性耳鸣,药到病除。现将病案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病案一*某,女,48岁,于年4月10日初诊。既往多发子宫肌瘤、脂肪瘤。患耳鸣5年,曾口服平肝活血的中药,且静脉滴注巴曲酶、前列地尔等西药,早期有一定的疗效,但近3年来尝试多种办法,均无明显效果。近日,*某因母亲患病,[详细内容]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1.汤证:桂枝汤(12)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处方:桂枝6g芍药[详细内容]
一个中药人,看到朋友圈被中医药的大事儿刷屏一定自豪透顶,屠呦呦研究员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璐琦研究员成为最年轻的院士、第一部《中医药法》的拟定和审议、第一部中医药文化记录片《本草中国》的开播……我在接连不断的大事件中感受着中医药的重新崛起。《本草中国》是一扇中医药宝库的窗子,透过她,我看到了中华民[详细内容]
来源:《新编伤寒论类方》作者:刘渡舟学方剂,头疼欲裂,分类归纳,记忆也简单!麻*汤类方歌(八首)一、麻*汤:麻*汤治太阳寒,麻桂杏草四味联。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二、大青龙汤:大青麻杏石膏枣,桂姜相加七味好。不汗焦躁身疼痛,饮流四肢肿胀讨。三、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用麻*,桂芍辛味与干姜。半夏[详细内容]
葛根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辛温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效。是风寒束表、太阳经输不利(或内迫大肠)证的常用方剂。主治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简介:葛根汤是由葛根、升麻、秦艽、荆芥、赤芍、苏叶、甘草等制成[详细内容]
学中医、中药的应该都清楚,很多中药都不是全株可入药的,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有些是根,有些是茎,有些是皮,有些是花朵,有些是果实、种子,只有部分可入药。日常常见的中药来自植物的哪一部分,是全株皆可入药还是只取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你都要清楚!全草类苦地丁为罂粟科植物地丁紫堇的全草。甜地丁为豆科植物米口袋[详细内容]
一、麻*汤方归纳:①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②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③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者.④太阳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⑥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二、麻*加术汤方麻*汤证而见湿痹烦痛者。三、麻*杏仁薏苡甘草汤方周身关节痛、发热身重或肿者[详细内容]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置顶中医书友会,可点击上方蓝字。中医书友会第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用葛根汤治疗跌打损伤,并用单味葛根煎汤浸泡,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作者在文末言:临床虽证明有效,但例数太少。况医理不明,亦请同道探讨。不知广大书友读完,有何高见,请底部留言交流,共同进步。(编辑/居业)[详细内容]
来源:青医说执医考试解表药麻*本品“其味麻,其色*”(《本草纲目》),因色*味麻而得名。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详细内容]
热点对于“药引”的最早印象,来自于中学时代鲁迅先生一篇名为《父亲的病》的文章。文中“药引”有河边现采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蟋蟀以及平地木。那个时候最易产生共鸣的是对庸医误人的痛恨,以及对用“药引”故弄玄虚的鄙视。多年以后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再次读到“父亲的病”一文,感受却大不相同,因[详细内容]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1—1第一章:病*性皮肤病方一、单纯疱疹方单纯疱疹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所致的一种急性皮肤病。常由多种诱发因素如发热、受凉、消化不良、月经等而引起发病。多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以颜面及生殖器为多见,如口角、唇缘、包皮、龟头、尿道、阴唇等部位。皮肤损害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簇集性小丘疹,迅[详细内容]
易经风水解秘、改运风水、起名改名、流年八字、禅语悟道,用国学智慧,调节阴阳平衡,趋吉避凶。壹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干姜,肉桂,蜀椒1:1:1的比例,3[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