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经药的应用

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m.39.net/pf/a_5779537.html

点击这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中医人!

根据归经理论,前人认为一些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具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特别强,并且可以引导与之同用的其它药物达于病所,而提高临床疗效,因而将此称为引经(或称引经报使、主治引使、响导、各归引用等),又将这类药物称为引经药。历代医家对引经药之说颇为流行,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现就常用经方中某些引经药的应用试述如下。

引热下行

大黄:十灰散(《十药神书》)用于主治血热妄行之体上部出血证,当归龙荟丸(《宣明方论》)主治肝胆火盛扰及心神之狂证,两方中皆巧用大黄以导热下行,折其上逆之热,使气火降,或致血止或致神安,寓釜底抽薪之意。

竹叶:《小儿药证直诀》所载之导赤散主治心经火热证,《疫疹一得》之清瘟败毒饮主治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之证,两方中皆佐以竹叶引热下行以清心除烦。

栀子:孙思邈名方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主治热毒炽盛,胆汁外溢之急黄,方中妙用栀子清热泻火,导热下行,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又如,《济生方》主治瘀热结于下焦,损伤血络之血淋尿血之小蓟饮子,方中取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导热下行以止血。

牛膝:《景岳全书》载玉女煎治疗胃火上攻,肾阴不足之牙痛,佐使牛膝导热下行以降上炎之火,消除牙痛、头痛及牙龈出血症。

引血下行

泽泻:肝气上逆,血随气上,阻蔽神明之血厥,《景岳全书》载以通瘀煎主之,方中巧用泽泻通下之性,行药力,引血下行。

童便:产后名方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善治产后血虚受寒,瘀阻胞宫:少腹冷痛、恶露不行,方中黄酒加入童便,取其引败血下行而活血止痛。

牛膝:《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主治瘀血阻滞胸中、气滞不畅之胸中血瘀诸证,利用牛膝引血下行以助消除瘀热上扰之心悸失眠、呕逆日久:《医学衷中参西录》载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气血走于上之类中风证,巧用牛膝归肝肾经,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中医妇科学》(四版教材)之清肝引经汤主疗肝经郁火,灼伤血络,迫血妄行之经行吐衄,方中用牛膝引血下行,助它药降逆止血:《杂病证治新义》中天麻钩藤饮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方中用牛膝引血下行,使气随血降而神安、痛去、眩止。四方异曲同工,寓牛膝引血下行。

马通汁:《金匮要略》载柏叶汤善治脾阳不足,血失统摄之中焦虚寒吐血证,方中运用马通汁引血下行而止血。

引药上行

升麻:感受风热、疫毒壅于上焦,上攻头面之大头瘟,主用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治之,方中使以升麻疏散风热并引药上行清头面热毒。

桔梗:《医林改错》之血府逐瘀汤主治瘀血阻滞胸中,气滞不畅之胸中血瘀诸证,利用桔梗开宣肺气,并引药上行治清阳不升之胸痛、头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湿证,方中佐以桔梗宣肺利气而通调水道,又载药上行而益肺气:《卫生宝鉴》载九仙散治疗久咳肺虚证,方中使以桔梗宣肺利痰并载药上行以增强它药补肺气、养肺阴、止肺咳、平肺喘:《疫疹一得》中清瘟败毒饮主治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之证,使以桔梗载药上行以解热毒充斥阳明之头痛如劈症:《摄生秘剖》载天王补心丹疗心肾不交,阴亏血少,虚火扰心之神志不安证,方中使以桔梗载药上行以安神:《沈氏尊生书》之妙香散疗劳伤心脾,气不摄精之梦遗证,方中佐以桔梗载药上行心脾。上列六方同以桔梗载药上行,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引药下行

《医学正传》中三妙丸治湿热下注之痹证痿证,方中佐牛膝以引药下行,引黄柏与苍术清下焦湿热而使痹安:《世补斋·不谢方》之止带方疗湿热蕴积于下,损伤任督二脉之带下证,方中佐以牛膝引药下行,增强药效。

脏腑引经

丹参引心经:《温病条辨》之清营汤治疗热入营分证,方中以丹参为使,取其清心凉血活血,引药入心,助犀角清热凉血且能防止热与血结而成瘀为患。

朱砂引心经:《摄生秘剖》载天王补心丹疗心肾不交,阴亏血少,虚火扰心之神志不安证,方中佐以朱砂镇心安神而治其标,并引药入心。

防风引脾经:《景岳全书》载痛泻要方治疗脾虚肝旺之痛泻证,以防风为使,不仅取其胜湿止泻,且其为脾经引经药:《小儿药证直诀》载泻黄散主疗脾胃伏火证,方中重用防风为臣药,升散脾中伏火,同时与君药石膏、栀子伍用,使其清降而不伤脾阳,堪为脾经之要药。

升麻引阳明经:胃火炽盛,上攻齿龈,灼伤血络之齿衄,《张氏医通》载以加味清胃散主之,方中佐以升麻升阳散火解毒,并具引药入阳明之妙意。

醋引肝经:《良方集腋》之良附丸治肝气郁滞,胃有寒凝之证,方中以醋为佐使,以引药入肝,增强香附疗肝郁之胸脘胁痛。三药合用可谓味少力雄,富有妙意。

柴胡引肝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肝郁血虚脾弱证之名方“逍遥散”,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且兼为肝经引经药:《医方集解》中名方龙胆泻肝汤主疗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证,方中佐以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入肝胆经:《医学发明》载复元活血汤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方中君以柴胡疏肝调气以利气血,并引药入经。

鳖甲入阴分:《证治准绳》之清骨散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方中巧用鳖甲既滋阴潜阳,又引药入阴分,以增强全方疗骨蒸潮热或盗汗心烦。

酒入血脉:《太平惠民局方》中小活络丹主治风寒湿邪或湿痰死血,阻滞经络之风寒湿痹证,更有《杨氏家藏方》中牵正散主治风中头面经络见中风面瘫,口眼歪斜者,皆取热酒性善走,宣通血脉,助药势直达病所,可使风去痰消湿化,经络通畅,则诸证自愈。又如,《傅青主女科》中生化汤疗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佐黄酒入血脉温散之性以助药力。

引血归经

黑荆芥:《傅青主女科》载顺经汤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肺络之吐衄,方中使以黑荆芥以引血归经。

黑姜:《傅青主女科》中固崩止带汤主疗脾虚不摄,冲任不固之崩漏,方中使以黑姜引血归经,收敛止血。

当归:《济生方》用小蓟饮子治下焦之血淋尿血,方中佐以当归养血和血并引血归经。

分经导引

分经治头痛:《医宗金鉴》载芎芷石膏汤治风热袭表,上扰清窍之头痛,又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川芎茶调散主疗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之头痛,两方中都运用了川芎治少阳厥阴头痛;白芷治阳明经头痛;羌活及藁本治太阳头痛;细辛善治少阴头痛,针对性强,沿用至今。

分经宣痹:《中医治法与方剂》载乌附麻辛桂姜汤以疗寒湿痹阻经络之痹痛证,方中以川乌、附子直入少阴,温经散寒,开筋骨之痹;桂枝温通心阳以通脉痹;干姜温运脾阳以开肌痹;麻黄宣通肺卫以开皮痹;细辛搜剔深伏之寒,领其外达,层层宣通,即通散皮肉筋骨之寒邪,具有特色。

引火归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黑锡丹主疗真阳不足之上实下虚诸证,方中以肉桂为臣药,温肾助阳,达引火归原之妙用。又如,《韩氏医通》载交泰丸主治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口舌生疮诸证,方中佐使肉桂主入肾经,引火归原而化气生津。

通行十二经

《温病条辨》中安宫牛黄丸主疗热邪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之热闭神昏诸证,君以麝香通行十二经而开窍醒神。又如,《伤寒六书》载回阳救急汤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欲脱证,方中佐以麝香之芳香走窜,通行十二经脉使诸药迅布周身。

药引之说,始于宋代,并不断得到发展,合理运用引经药的特殊针对性,能适合不同患者的特别需要。正如《医述》所说:“古今汤方莫尽,药引无穷,灵机取用,各有所宜。”故而作为新时代的医技传承者,更应将其发扬光大,究其实质,以期进一步完善归经理论,发展药引学说。

本文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年8月第17卷第4期,作者:杨素芳。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gm/9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