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补中益气的思路解决抽搐问题补土派语音

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

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含医案原文及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用补中益气的思路解决抽搐问题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罗天益看病的故事。那么今天这个病例相对复杂一些,叫过汗亡阳变证治验。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中山王知府次子薛里”,这个中山王知府他的第二个儿子姓薛,叫薛里,这个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们就按照这个讲。那么我们只知道这个孩子,他父亲应该是个当官的,他叫薛里。“年十三岁”,大家看年龄不大,是个少年。“六月十三日暴雨方过”,大家看这是六月份,应该夏天很热的时候,夏天很热的时候,下一场暴雨,暴雨一过“池水泛滥”,这个池水涨满了,这个孩子很高兴,“因而戏水”,去玩水去了。“衣服尽湿”,这个衣服全都湿了,我估计跳水里面扑腾去了。然后被他母亲看到了,“其母责之”,他母亲看到以后就批评他了,估计批评的比较严厉。到晚上了,这个孩子开始出现症状了,什么症状呢?觉得“精神昏聩”,有点脑袋不清不楚的,感觉昏昏沉沉的。“怠惰嗜卧”,什么意思呢?就是特别倦怠,特别累,想躺那。第二天,“病头痛身热”,脑袋开始疼了,身上开始发烧了,“腿脚沉重”,大家看看腿脚没劲了。那么这个时候请医生,请了一位女医生,这个不容易,当年有女医生是不容易的。“用和解散发之”,用了点药发汗,发汗的时候,还把这个窗户都关的紧紧的,拿大被给他盖上,蒙上,让他发汗。结果大家想一想,大夏天的,厚被蒙上,窗户门关上,给热坏了,热的特别痛苦,受不了了。结果是什么后果呢?“遂发狂言”,开始狂躁了,说胡话了,“欲去其衾”,想把这个被给揭掉。第二天怎么样?“寻衣撮空”。什么意思呢?这是古代病重神志不清的时候,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寻衣就是摸这个衣服边,手发抖,慢慢摸衣服边,撮空,就是在空中手去乱摸去,好像在空中抓什么东西一样。这个寻衣撮空一般说是病情危重的时候,神志不清的时候,人容易出现的一种动作。我们有时候也说的是寻衣摸边,摸着衣服边,一点点摸。我见过这样的患者,手嘚嘚瑟瑟摸这个衣服边。撮空理线,这个空中好像有什么线要穿针引线一样,这个手伸空中去抓去。大家一定要记住,遇到这种情形,病是很重的,说明神经系统已经受到侵袭了。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医生一看不对劲,发汗不对。“又以承气汤下之”,什么意思呢?就是前面她认为他有寒,所以给他发汗,现在认为他有热,肠道里面肯定有积滞,所以用承气汤给他泻下。结果这一泻下以后,“语言渐不出”,不说话了。前面是说胡话,现在是不说话了,压根儿就不说话了。“四肢不能收持”,四肢胳膊腿不听使唤了,“有时项强”,脖子这也硬了,“手足瘛疭”,什么叫瘛疭呢?是抽筋了,抽风,“搐急而挛”,感觉痉挛,抽搐,劲很大,很急。眼睛“左视而白睛多”,眼睛往左边看,白眼球多,黑眼球看不见,斜得特别厉害。然后嘴唇这的肌肉像跳一样这么蠕动,同时“饮食减少,形体羸瘦”,饮食一天比一天少,不能吃东西了,形体羸瘦,身体越来越瘦弱了。这个时候呢?请罗天益来治疗。就把前面怎么得的病,医生怎么治的,给罗天益讲了一遍。这个病大家看,这应该是一个复杂的病症。淌了一次水,然后被母亲责怪了一次,接着给发汗给泻下,最后变成什么样了呢?说过胡话,言语不出,四肢不能收持,四肢不听使唤,抽搐,抽筋,然后眼睛向左侧使劲看,翻白眼,眼睛是白眼仁多,嘴唇周围的肌肉跳动蠕动,形体特别瘦,胃口少。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很多病症集中在一起。像这种病到底是什么病呢?这种病在古代叫瘛疭,就是抽筋,以抽风为主。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叫惊风类的,因为惊风也是抽搐的表现。是急惊风还是慢惊风呢?因为他已经身体瘦弱了,胃口不好了,应该属于跟慢惊风比较类似。但是也确实跟这次发病联系很紧密,跟淌水联系紧密,所以也不能完全说是慢惊风,跟这个急惊风也有关系。一般这个急惊风、慢惊风,多是幼儿和儿童。像这位13岁了,这也确实显示出他病情的复杂。那么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罗天益来分析,因为这个病确实很奇怪。罗天益给分析什么呢?你这个是“伤湿”,什么意思呢?被湿气给伤到了。因为大家想,夏天天热,哗哗下大雨,天热的时候毛孔都开张着,大家想下边的状态,毛孔开张着,哗哗下雨,有水,您跳里面去了,容易被湿气伤到,这是第一,伤到了湿气。接着又“失于过汗”,这就有问题了。湿气很多,但是过汗,汗排出的是湿气吗?不是。汗排出的是体内的津液,所以津液又过于流失,强行发汗,导致津液过于流失。体内的津液少了,和你体内的湿气重,能不能同时存在呢?各位能够同时存在的,这两个是不同层面的事。津液是我们体内的液体,是我们正常的组织液,是体内能够应用的,被我们利用的水液,它是我们身体构成的一部分。所以水被利用了以后,这是津液。有些水你身体没有利用,却留在了体内,这叫湿气。所以同样是水液,被我们利用的是身体一部分,这叫津液,或者血液等等;如果没被利用,成为了废物,堵在里面了,这种东西叫湿气。这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有的时候确实能够出现,体内湿气还很重,但是津液又不足的格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身体正气不足,出现了某些障碍,它不能够把水液转化为津液了,这是一种格局,大家一定要知道。出汗太多有什么坏处呢?大家说这个出汗不是好事吗?出汗排出湿气等等。大家千万别简单的这么认为。这个医案给我们提醒,您千万别认为,使劲发汗就是排出湿气,这个说的太简单了。那么这个病例就是使劲发汗,发汗损失什么呢?这个汗虽然也是排出体外的,不需要的液体,但是实际上如果你强行发汗的话,比如说我不该出汗,可是我非让自己出汗。这个时候实际上身体要动员,已经被利用的液体,比如从血液里面,抽出这些液体,从津液里面抽出这些液体,去排出去。所以像血亏的人,千万不要强行发汗。因为血汗同源,因为它们所用的液体,都是我们身体里面能应用的这些液体,所以它的根源一样的。同时发汗太多了,能够伤正气。所以罗天益在这个医案里面讲,说“人之元气,起于脐下肾间,动气周于身,巡行全身,通行百脉”。现在“盛暑之时”,天特别热的时候,你“大发其汗”。正常出汗,降低体温,维护体内的温度的恒定是可以的,身体自己调节它。但是你现在强行大发汗,那怎么办?没有那么多汗怎么办呢?就把血液里面,津液里面的水液动员出来,让它出来。所以这叫“汗多则亡阳”,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真的大汗淋漓,强行发汗,汗出太多以后,会损伤正气,甚至会亡阳,亡阳就很严重了,一下子正气散失,人就可能出大问题了,走了都有可能。所以我们对这个大汗,强行大汗,一定要慎重,像《伤寒论》里面有一些方,比如说这个方用了以后,有的汗出不止,应用什么方法去收敛它,讲出这个方子后边怎么处理,否则如果误用了,一下子停不住,大汗不止,容易出事。那么这里面罗天益就说,这位发汗发太多了。“汗多则亡阳,百脉行涩”,百脉运行都开始凝固,开始涩住了。所以“三焦之气,不能上荣心肺”,三焦之气不能往上边走,去上荣心肺去,“心火旺而肺气焦”,上边开始热起来了。然后他又被母亲批了一顿,所以“惊恐内蓄”,就是说一下子被吓了一下,那么我们中医理论讲恐则气下,被吓一下,恐以后,气往下走。这位本来阳气就散失了,因为大汗亡阳,阳主升,那么阳已经散失了,气又往下走了,所以他上面声音就出不来了,不说话了。这就是他为什么不说话的原因。那么还有什么事儿呢?抽搐,为什么呢?因为“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你如果大发汗以后,血就会亏。气血亏了,“筋无所养”,这种情况得的病叫瘛,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瘛疭,手足抽搐,所以这些抽搐都是筋失所养,筋脉里面没有液体了,没有液体以后它会拘挛抽搐。为什么没有液体呢?因为你大发汗,把血汗同源的共同物质给排出去了,所以筋脉失养就抽搐。那么整个抽搐的原因,这个是主要原因。第一个是血亏了,津液不足了。那么这个眼睛往左边翻,为什么?因为“目通于肝”,肝开窍于目。“肝者,筋之合也”,这个肝和筋又是对应的。所以现在筋已经枯燥干燥,没有什么东西濡润它了,所以眼睛左视而白睛多,眼睛也抽,往左边看,左边这是对应肝。肌肉,为什么他这个四肢不听使唤呢?这个是跟肌肉有关的。肌肉归谁管呢?是归脾管,所以“脾热则肌肉蠕动,故口唇蠕动,有时而作”。这个当脾出问题了,脾热的时候,也是津液不足的时候,肌肉就开始跳动,四肢无力等等,这跟脾虚有关。“《经》云:肉痿者,得之湿地也。脾热者,肌肉不仁,发为肉痿。”就是四肢无力,不能动弹这种痿证,跟什么有关?跟湿气有关,跟脾有关。脾热的时候,肌肉可能就会出问题。所以罗天益这么分析一通以后,大家看,罗天益把病因给归个类。我们大家也跟着学这个归类方法,就是肌肉抽搐这种病,跟什么有关?罗天益说,第一跟元气不足有关。因为大汗,汗出太多了,伤了阳气,伤了正气,所以元气会不足。这个跟恐有关,特别害怕,所以恐则气下,不说话了,不出声了。还跟什么有关呢?还跟血与津液的亏有关,血亏、津液亏,那么血亏、津液亏,不能濡养筋脉,所以导致身体拘挛,肌肉抽动。还跟什么有关呢?还跟脾有关。脾主四肢,但凡四肢不灵,四肢出什么问题,你要想到脾的问题。所以罗天益迅速的把这些问题给归类了。这个时候该怎么治疗呢?罗天益讲了一些理论。《黄帝内经》针经曰,怎么说呢?说“上气不足,推而扬之”,应该把气往上提,上边不足了,所以四肢无力,所以上气不足,我们把气往上提,这是他们的一个方法,“此之谓也,以人参益气汤治之”。他创的方子叫人参益气汤。那么这个方子有什么特点呢?给大家讲一讲,《内经》说:“热淫所胜,治以甘寒,以酸收之”。具体这个方子里面,首先人参、黄芪这两味药特别重要。人参加黄芪,甘温之药,“补其不足之气而缓其急搐,故以为君”,人参黄芪是补气的,先大补正气,把正气补足。因为什么?元气受伤了,汗出太多了,元气受伤,而且四肢无力,跟脾有关。这都是什么?补脾胃的,补正气的,补脾气的。那么人参、黄芪后面配了升麻、柴胡。这个药配的,我们看着就熟悉了,跟什么很像啊?后世我讲过的张锡纯,张锡纯就经常用黄芪,有时候配点人参,加升麻、柴胡,这个思路哪来的呢?就是罗天益的老师李东垣他们的思路,补中益气的思路。这个思路我在讲脾胃学派,补土派的过程中,一定要讲到,一定要多讲的,因为这是他们学派一个特点。他们特别敏锐地意识到,当人正气不足的时候,气机会往下边走,会托不住。这个时候怎么样?我一边给你补上,一边用提升的药,帮你往上提,所以柴胡升少阳之气,升麻升阳明之气,给你往上提。这个是他们的发明。他们重视补脾胃,补正气,同时正视气机的升或者降。这是开了中医一大法门。像后世张锡纯治病那么神,完全从这来的。有没有效?这个思路确实有效。经常我碰到这样的人,真的气虚到一定程度,气往下坠以后,浑身不舒服,尤其心肺这,觉得气提不上来,好像胸闷得不得了。像这种用人参、黄芪这种药,加点升麻、柴胡,加点桔梗,上去一副药,马上觉得,怎么病一下子就好了?身体轻松了,呼吸正常了,心不烦闷了,说明这个思路是特别对的。所以大家记住,人参、黄芪补正气,配点升麻、柴胡往上给你提升。然后配点生甘草,这个甘草微寒,这个有点清热的作用。“黄柏苦辛寒以救肾水而生津液”,它干吗呢?往下清一清这个虚热。这个虚热如果不清掉的话,你这个虚热还消耗津液,所以要把虚热给清一清。我们中医经常说这样的话,苦寒坚阴,酷寒之药能够让阴气更加强壮,更加坚固,为什么?如果我们体内有湿热的话,这个湿热毕竟是一种热,会导致我们体内阴的物质,阴的这类物质,慢慢被消耗掉,所以想让阴好好保存下来,一定要用点苦寒药,这个黄芩、黄柏,甚至说黄连等等这些药,用了以后,把湿热清掉了,就能保护住这个阴。而且我们在补脾胃的时候,扶正气的时候,你一边补正气补阳,那边阴也要保护好,所以往往配合一点这种苦寒之药。所以大家看,这些补脾的方子里面,李东垣往往会加一点点黄芩,加一点点黄柏,加一点点黄连等等,全是这个思路。如果结合今天现代研究,比如说肠道菌群这个理论,如果我们加一点黄连、黄柏,这个药有什么作用?杀灭肠道里的有害菌,在你补脾胃的时候,让有益菌生长更好的时候,我杀灭一些有害菌,这个你补的更好。那么有害菌存在,它会消耗你体内的营养类物质。所以这个阴类物质会被消耗掉。那么我们把有害菌控制住,你会发现你的营养物质能够留存。所以大家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脾胃的学说,完全可以跟现代研究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脾胃学说,这是我给大家随便多讲一点,你不那么理解也没关系。但是大家一定要重视,李东垣他们这个易水学派,在补脾胃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配一点苦寒的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清楚,你看他这里面配点黄柏,来清虚热的,来救肾水,生津液。所以我们明白以后,就知道了,他是这个目的,是为了干什么去的,“故以为臣”,甘草和黄柏作为臣药。那么接着配什么呢?因为他这个筋脉有点拘挛,他接着配当归,当归有什么作用呢?当归是养血的,为什么这个时候养血呢?我们如果大发汗,强行发汗以后,这个人损失了体液,体液损失掉以后,血的来源也会受影响的,所以要养血。当血不足的话,不能濡养筋脉,筋脉就会拘挛,所以拘挛的时候要考虑养阴养血。这里配上当归来养血。然后配什么呢?配上白芍,白芍有什么作用呢?白芍是敛肝柔肝。白芍跟里面的甘草合起来叫芍药甘草汤,我曾经讲过。这个芍药甘草汤有什么作用呢?叫酸甘化阴。因为芍药是酸的,甘草是甘的,酸甘放在一起化阴,能够补充体液,能够平缓因为体液损失掉以后,导致的痉挛。体液损失了,不能濡养筋脉了,筋脉就抽搐。芍药甘草汤,就能够去缓解这种拘挛,因为酸甘化阴,我把你这个阴补足。大家就奇怪了,怎么酸甘怎么就化阴呢?它怎么就能补充阴呢?是这样的,它是身体的一个钥匙,这个钥匙启动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呢?能够让身体启动起来,把正常外面的水液,给你转化为体内可以利用阴的通道,我通俗的讲,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但凡芍药甘草配在一起,酸味甘味配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身体启动一个功能,能够把水,我们有利用的水,将它转化为可以利用的体内的液体。我们管这个过程叫酸甘化阴。所以芍药甘草汤特别擅长治疗这种抽动,小到眼皮跳动。你抓一把芍药,配一点甘草,熬好以后,喝下去,这个跳动就会止住。治什么呢?比如说晚上腿抽筋,用芍药甘草汤下去就好,脸的肌肉跳动抽搐,用芍药甘草汤,下去就好。我用芍药甘草汤治疗大量的这种各种抽搐类的,是因为津液不足导致的抽搐,这个病症,效果非常好。所以这个方子里面,加了芍药甘草汤了。大家看,方子开出都有用意的。接着还有陈皮、白术,这都是补脾的,这是配合前面的黄芪、人参,来补正气补脾的。因为这个人脾不足,四肢无力,所以加白术,加陈皮,配合人参在一起,能够补脾,把脾胃之气补足了,慢慢四肢有力了,就可以收放自如了。(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用补中益气的思路解决抽搐问题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这个方子吃下去以后,效果怎么样呢?每天早饭后,午饭前各一服。三天以后,这个孩子说话声就开始出来了,“少能行步”,慢慢开始能走路了,四肢开始柔和,不那么抽搐了。“食饮渐进”,慢慢胃口开始好。到了秋天的时候,“至秋而愈”。那么有朋友问了,治疗过程是不是也挺漫长的?不漫长。为什么?这个孩子患病是6月13号患病的。大家看,夏天已经接近尾巴了。到秋天,立秋以后那是很快的。所以这个治疗过程,并不是漫长的。那么罗天益为什么写个至秋而愈呢?这里面还是有点意思,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天气下降,开始天气渐凉,这个病才真正好,为什么?他原来体内是有点湿热的,所以为什么加上黄柏,清这个湿热。到秋天以后,天气凉了以后,人不耗气了,汗出的也少了,这个时候用上药以后,效果更好,所以到秋天很快就好了。这个病例其实是个挺复杂的病例,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仔细分析出来,他的病症很简单,就是抽筋、抽搐。那么对于这种抽搐,罗天益采用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清晰的。干吗呢?补中益气,把气往上提,配合补脾的,整个补脾气,补正气,气往上提一下,再加上一点芍药甘草汤,当归等等,养血养筋的,补充津液的。再加一点点清湿热的,大致就是这么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怎么重要呢?为我们治疗类似的抽动性的病症,给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其实我现在遇到这种抽动类的这些患者,尤其孩子比较多。怎么调理呢?也是以补脾为主,也会加点柔肝敛肝的思路进去,养血养筋的,我们也应该往里加。所以我们从古代医案里面,看医家分析这个病情,我们能找到现代疾病对应的思路,这个是非常好的。因为古代已经为你实践过了,人家已经思考过了,他们的理论根基特别厚,所以我们拿来完全可以借鉴的。今天有太多抽动类疾病的患者,那么古代医生这些经验,一定会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借鉴。而我们老百姓如果看了这个医案,听了这个医案,我们理解一个概念,不要强行发汗,这种强行的发汗会导致什么后果呢?这则医案里面写的特别清楚,大汗亡阳,津液受伤,导致肌肉拘挛,出现这些病症。这个也是我们在养生过程中需要去注意的。有的人喝完酒去蒸桑拿,一定觉得大汗淋漓才好,这对身体都不好的。所以我们懂了中医道理以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这里面有这么多说道。知道就好,这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还是那句话,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今天这个医案讲到这里,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上期回顾

只要做到这些,不用吃药身体也能好

补土派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gm/6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