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教你学会使用ldquo药引

白癜风的相关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60324/4800901.html

导读:药引,是引药归经的俗称,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着向导的作用;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今日看孙瑾臣先生如何巧用药引治疗各类疾病!

中医处方用药,配伍严谨,尤应重视“药引”。生姜、大枣、葱白、茶叶、红糖等是常用的“药引”,已为人知。

孙老医生常云:“用药如用兵,善于用兵者,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指挥打仗,方能节节取胜。善于用药的医家,切中病机,用药如神,医治疾病,才能药到病除。大黄能起沉疴,人参可杀人命,古有明训,如果辨证不明,泛泛用药,往往有害无益,用之得当,虽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亦成良药。”

因此,他处方严密,配伍精当,尤对“药引”的选用,更为讲究。

1

药引和中医方剂的组成有关,其中并包涵着“归经”学说。

中医的归经学说,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的。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周身,通达表里,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同的药物所发挥的作用,与各个脏腑和各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的理论根据,也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归宿。

如小儿发生咳嗽、哮喘、肺炎等呼吸道病变时,当用桔梗、杏仁、黄芩、桑白皮等入肺经的药物,来组成方剂,藉以更好地发挥方剂的止咳定喘的疗效。

因此,按经用药是中医治病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祖国医药学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

2

“辨证按经用药,首先要针对病情,使用要讲究科学,既要知常,也要达变”。

常用的引经药,如木通、黄连入心经,黄柏则入小肠经,柴胡入肝经,青皮则入胆经,苍术入脾经,石膏则入胃经,桔梗、杏仁入肺经,白芷则入大肠经,肉桂入肾经,滑石则入膀胱经,钩藤入心包经,连翘则入三焦经。

木香入冲脉经,王不留行入任脉经,黑附子入督脉经,川断则入带脉经。

上肢用桂枝,下肢用牛膝,头面用川芎,腰部用桑寄生,命门用破故纸,丹田用砂仁,骨髓用熟地,尿道用甘草梢,胞宫用童便。

这是一般原则,而不能错用,如太阳经病应用羌活、防风为引,而不能用阳明经病的升麻、葛根,用错则达不到治疗效果。

即便是同一归经的药物,作用也各有别。

如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是归入肺经的药物,而黄芩主要是清解肺热,干姜则温散肺寒,百合能补肺虚,葶苈则泻肺实,寒热虚实迥然有别。

而且同一药物,则于炮制以后又会有不同的作用,如大黄生用(后入)则峻泻,熟用则清胃肠之热。

甚至同—品种的药物,其不同的药用部分,又有不同的作用,如麻黄发汗,麻黄根则止汗,当归身补血,当归头止血,当归尾破血,全当归则和血。

还有同一药物,其用量不同,则作用又有差别,如红花重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外感误服补药,可致闭门留寇,引邪入里,瘟疫妄投桂附,犹如抱薪救火,益增焰势,虚火误投辛温,则劫津耗液,筋肉失濡,寒客妄用凉剂,则阴翳不去,脾虚气陷。”

3

归经是指某一药物根据它的性味颜色归入某一经而发生疗效。

推而广之,临床上任何药物,都可进入体内某一部位引达病所,借以更好发挥其功能,别看药引是处方中的配角,它的作用却不可小看,有时甚至能收“药半功倍”之效。

例如,治疗风寒感冒时在辛温解表剂中加药引生姜二片、葱根三个,可增强解表发汗的作用;

治疗风热咳嗽,在辛凉宣肺方中加药引鲜枇杷叶两片,刷去毛布包,可增强肃肺止咳的疗效;

治疗暑热病人,在清暑解热方中加用药引鲜荷叶一角,可增强清暑药的功效;

治疗脾胃虚弱的病人,在健脾益气方中加入煨姜二片,大枣五枚,可增强调和营卫的作用;

治疗肺阴虚损、热病伤津,在养阴补虚方中加入药引银耳20克,海夫人10枚,可增强滋补调理的作用;

治疗小便不畅或尿频急的病人,在清热利尿药中加入药引鲜车前草3株,灯心草3根,可增强清心利水的功能;

治疗白?常用鲜芹菜为引,可助清热透?;

治疗痢疾常用鲜马齿苋为引,可助清热解毒止痢;

治疗神昏窍闭常用鲜菖蒲为引,则增强宣闭通窍之力。

“药引尚可起到矫味和减低某些药物的毒性作用”,例如在用川乌、草乌方中,加入甘草为引,可以降低乌头的毒性;在用南星、半夏的方中加入生姜同样可以降低其毒性;

在方中加用白糖、红糖、冰糖、饴糖等可以矫味,更适合于儿童的服用;

如用桂圆肉包裹鸦旦子吞服,米饭包裹二丑末吞服,可以减轻对胃的刺激。

此外,“药引在成药中的应用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既可增强成药的疗效,也可使成药更具有多种功能”。

如用薄荷为引煎汤化丸,可以增加疏风清热的作用;用金银箔为引煎水化丸,可以增强镇惊安神的作用等。

4

药引治疗疾病十分广泛。痧痘惊疳,一向视为儿科四大要证,对药引的妙用更是别开生面。

麻疹北方称疹子,粤人称为瘄子,西北称为糠疮,江南一带称为痧子,治疗方面虽有透达、解毒、养阴三大法则,但重点主要在透。

为了使麻疹很好透达,不致遗毒逗留,可在清热透疹方中采用新鲜的西河柳(又称观音柳)数条为引,以助透发。尤其在麻疹欲陷之际,常用樱桃核10克为引,使其复透,而免陷伏生变。

惊风是一切抽搐疾患的总称,小儿“无惊不变,无惊不走”,常可迅速夺走小儿的宝贵生命,所以前贤认为“小儿疾患无越惊风之险”。

若在清热化痰、镇惊熄风的处方中加用金银器1~2件,为引煎煮(实验证明含有微量元素),则可增强镇惊定搐的作用。

疳证是小儿一切虚弱疾患变化转归的结果,积为疳之母,积不治可以成疳,但疳证并非全由积而成。故在治疳的处方中加用干蟾皮为引,常收清热除蒸、消疳除胀之功。

总之,不同的疾患可以根据不同的证情而选用药引,才能有的放矢,起到增强药效,祛除疾病的目的,有些药引需要病家自己寻找,应当详细说清,以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剂量,决不能喧宾夺主,忽视整个处方的配伍。注:本文选摘自《孙瑾臣儿科集验录》,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年7月。

---END---

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

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

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

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

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

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

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

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

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

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

推荐阅读

中医科学院实用经验良方62首(建议收藏)上部

中医科学院实用经验良方62首(建议收藏)下部

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

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

经方大师黄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

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

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

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

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

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

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

推荐阅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fl/7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