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方新用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6-07/87338.html

1.半夏泻心汤(黄连黄芩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

——主治:痞证;脾胃肝胆病;失眠

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炎、顽固性呕吐、慢性肠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属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症见:心下痞、或痛;烦躁不安;恶心或呕吐、下利、腹鸣,苔黄腻,口干不欲饮,大便或溏或干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腹部体征不明显,主诉较多,他绝症较少。本方寒热虚实皆可用之加减。

2.加味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枳实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砂仁白蔻仁甘草)

——主治:

胃脘痛、痞满(胃下垂、胃炎、子宫脱垂);虚淋(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泄泻(肠易激综合征);肌痿证(重症肌无力)膏淋(乳糜尿);气虚眩晕(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

胸痹(冠心病、肺气肿、呼吸窘迫综合症);虚热证(肿瘤化疗、放疗后感染)虚劳证(免疫功能低下、疲劳综合症)

——症见:寒热恶风、微自汗;时有烘热;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脉细弱者。

3.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

——主治:肝脾不调证。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斑秃;痤疮;抑郁症;广泛焦虑症。

——症见:腹痛便溏;月经不调、经前乳胀;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4.温胆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竹茹枳实)

——主治:胆虚痰热所致的失眠心悸

——症见:心悸失眠;恶心;口苦口腻;苔腻;脉滑。

——加藿香、厚朴、桂枝、神曲可治疗胃痛、腹胀及早期冠心病(痰浊阻滞者)

——症见:胸腹痞闷,胀气隐痛,纳谷不香,呕吐痰水;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5.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生白术炙甘草)

——本方益气利水消肿,可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心病、肾病浮肿、蛋白尿;空调病。

6.生姜泻心汤(生姜甘草党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

——主治:慢性胃炎、胃下垂、十二指肠郁滞及妊娠恶阻。

——症见:胃脘部痞满不适,呕吐或者频繁噫气、肠鸣或上腹有振水声,舌红苔白或微黄而腻滑、脉弦微数。

7.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生地)

——治疗:急性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病、角膜炎、精囊炎、前列腺炎、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盘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等属于肝经实热、肝经湿热下注者都可以加减失用。

——症见:口苦、目赤、胁肋疼痛、小便涩痛、局部红肿痒痛、排泄物粘稠浑浊臭秽,舌红苔黄或黄腻者。

8.乌芨散(乌贼骨白芨三七大黄)

——主治: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疼痛、泛酸或伴轻度上消化道出血。萎缩性胃炎不可用。

9.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凡气滞胀痛或肝木犯脾胃,胆府失疏(含胰腺病)脉弦者所致的胁痛、胃痛、郁证、泄泻、胸痛、瘿瘤妇科病皆可用之。

——加减:

黄疸、谷丙转氨酶高加茵陈、虎杖、蒲公英;胆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大黄;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加姜汁炒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胸胁脘腹疼痛加郁金、元胡、川芎,香附;慢性泄泻加陈皮、防风、白术;颈部瘿瘤加海藻、昆布、夏枯草、贝母。

10.葛根汤(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主治:颈椎病、落枕。

11.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主治:眩晕、老慢支、哮喘、膀胱炎、心律不齐、短气、胃下垂、内分泌失调之干渴、慢性肾炎、血尿、神经性耳聋等。

——症见:大便溏、心悸、头眩、苔白滑,脉沉弦等阳虚夹有寒饮之证。

12.苓桂味甘汤(茯苓桂枝五味子炙甘草)

——加麦冬、生地、桃仁、丹参等治疗心衰、肺气肿、哮喘等病。

——症见:声低、苔薄白、舌红,脉细若。

13.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乌梅生姜)

——主治:湿痰咳嗽、痰饮、胃痛,慢性结肠炎等。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舌苔白润、脉滑。

——加减:有热加黄芩,黄连、栀子;有寒加干姜、桂枝;有饮加麻黄、干姜、桂枝等。

14.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淡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有效方。

——主治:湿热内蕴之证;水肿、湿痹、乙肝等湿阻气滞之证

——症见:身热有汗不解,头痛身疼而地热,苔白腻,脉濡数。临床治疗尿路感染见寒热表证不解者效佳。

1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16.桂甘龙牡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主治:神经官能症、抑郁症、各种精神障碍症、幻听幻觉、顽固失眠、只要属于心阳不振,皆有一定效果。

——症见:舌苔薄白,舌质淡,卖沉略弦,二便及饮食正常,口不干、不苦。患者多神情呆钝,默默寡言。

17.白虎汤(知母10~15g生石膏30~g甘草8g粳米10g)

——主治:阳明经热盛。伤寒邪入阳明热化;温病时邪入于气分;胃火内蕴伤津所致消渴。

——症见高热、烦躁、大汗、口渴、目赤者;肺胃火盛上炎,口轻牙龈溃烂肿胀,鼻渊黄涕,头额疼痛者;

18.升陷汤(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主治:大气下陷所致的许多病证,如哮喘、脱肛、短气、抽动秽语综合症等。

——症见:气短喜俯不能仰,音低、小腹气坠、舌胖淡、脉大无力等。

19.两地汤(生地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阿胶)

——主治:鼻衄、紫癜;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汗证。凡属于素体阴亏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阴亏损,内生虚热者,均可用之。

——症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便结;血色鲜红或夹血块;汗出蒸热,汗后不畏风。使用过程中酌加补气补血、敛汗之药可增加疗效。

20.小青龙汤(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炙甘草细辛桂枝半夏)

——主治:痰饮咳喘之外寒内饮证

——有慢性咳嗽气喘病史,复感风寒,症见咳嗽气喘,胸闷不舒,吐稀白泡沫痰;舌苔薄腻或白腻,脉弦滑;胸透提示支气管炎症或伴见肺气肿。阴虚咳喘痰中带血者不用本方。

21.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橘红)

——主治;外感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症见;喉痒咳嗽,咽部潮红,痰白稀粘,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透;肺纹理增生,提示支气管炎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fl/5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